近日,北京新京报和千龙网合并的新闻让很多传统媒体人颇感压力。特别是里面所提到的“原有265人,整合后缩减为83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采编团队流失,这让人唏嘘不已。
从近些年看到的新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各种媒体都在关闭、停刊、合并等消息。所谓的融合其实就是是盘子小了,人员少了,精兵简政,减轻压力。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媒体合并呢?
媒体合并其实早在前几年就已经陆续开始,最先开始的事各大报业集团的子报子刊,这些刊物是90年代在传媒蓬勃发展的条件下应运而生,但是仅仅是“生”了,并没有实现盈利和市场化。所以这部分的报纸最先应该被砍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前所谓的区域化行业垂直媒体在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目前媒体的现状就是全国化、区域化、垂直化。其实说实话,每个传媒集团所谓的二十几份子报子刊,出了一两份能盈利外,其他的都是摆设,印刷出来也没人看,反而还堆在一起浪费纸张。
除了这些以外,各大地市级报纸的晚报开始合并或者停刊,这部分报纸大部分都是二线或者三四线城市的报纸为主。
后来,随着《东方早报》停刊所有人员转战到澎湃新闻开始,新一轮的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大规模的转型开始了。
这段时间,国内出现了“澎湃”“猛犸”“无界”“上游”“封面”等全国性和区域性为主的新闻客户端网站。这些网站的核心骨干成员都是之前从报纸转战过去的老媒体人。但是互联网新闻的无边界性和快速响应的特性,国内的新闻客户端基本已经饱和。
今年,传统媒体的融合已经从纸媒扩散到电视、广播等媒体。各地的电视台、广播台也开始砍掉不盈利的频道,内部整合,融合发展。
随着媒体整合的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迅速、方式越来越多样,毫不夸张的说,全国至少有近几百万媒体人面临转岗、转行,甚至是失业。
二、现实逼着媒体人必须转行
(一)合并和融合潮流
“版面合并、媒体融合、不稳定、低工资、高压力”种种的原因让媒体人不得不面临转型。
甚至可以说,如果自己不走,那么单位也会逼着你走。
在所有媒体中,文字记者是转型最难的类型。因为文字记者除了会写文字外,很少再还有其他的技能。相比之下,电视台的记者是相对转行比较有优势的,一来他们掌握采编一整套的流程和技能,二来电视台的媒体人一般都是脑子比较活套,能够见机行事,而且与时俱进。九十年代时候,他们就利用电视台的设备去外面接一些宣传片拍摄或者视频拍摄的活儿,然后回来利用电视台的设备剪辑好。但是,现在随着视频拍摄设备的普及及视频剪辑的傻瓜化,出了专业的视频需要专业人员去拍摄外,其他的生活视频都用手机就可以解决。
同时,在媒体人中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主持人。这些主持人不管是电视主持人,还是广播主持人,可谓是在媒体中赚的盆满体满的群体。
除了记者、主持人外,大量的报社辅助人员,编辑、校对、责编、插画、排版、平面设计等等也面临着转岗转行。
(二)待遇的降低
有这样一项调查,中国持证新闻记者约有25万人,实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从业者规模超过百万人以上。九成以上的新闻从业者月收入低于10000元,更多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处于社会中下层。媒体从业者大部分为女性,对薪酬满意度较低。媒体人常常与权力对峙,造成强势的错觉。明星主持人带来的强势效应,遮蔽了普通媒体人知识蓝领的真实生态。他们面临的实际困境是——低底薪、超强劳动压力、超长劳动时间、低福利、工作不稳定、生活不确定。
举个例子,统媒体人都追忆都市报、地方卫视强大的黄金十年。2000年,南方周末记者一个月工资可以在广州大道289附近的五羊新城购买5平方住房。2001年,潇湘晨报记者一个月可以在韶山中路石马路口购买3平米住房。2019年5月的今天,羊城广州五羊新城二手房的房价均价已突破45000元。号称中部房价洼地的——长沙的房价均价也已过万,拿着买白菜钱的媒体人,面对惊悚疯涨的房价,再也豪气不起来了!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悲伤不已的现实。
10年间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涨了3倍” ,但是传媒从业者的工资待遇没有涨,反而随着行业大衰败,降了不少。例如长沙某主流都市报的记者5年前月薪过万,到今天只拿着不到原来一半的待遇,而本地的房价却在这五年间涨了3倍以上!
(三)媒体体质的禁锢
从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现在舆论的整体氛围是要求传统媒体保持安静,像个工具一样,体制束缚导致很多媒体人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内心苦闷不堪,只好寻求更加宽阔和自由的空间。有调查表明,有将近一部分媒体人是因为新闻理想受到限制和难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原因离开了媒体。
结合访谈和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报道内容单一、报道选题被毙、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写稿,都不是偶然事件。这种无形的禁锢犹如四面围墙将他们困住,久而久之,足以让人喘不过气,只好选择“逃离”。但就个人成就感而言,最致命的打击是,随着媒体地位下降,从业者的作品慢慢没了受众,更谈不上良性互动。“原来做媒体的个人成就感很高,在外采访受人尊敬,发回到报社的新闻稿能够帮助很多人解决问题,比如农民工讨薪问题,个人成就感很强。现在传统媒体发出的声音缺乏自然性回应。”
(四)互联网技术的冲击
按理来说,媒体人一般都是站在社会的最前沿,犹如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所说“媒体应该是船上站在桅杆上的瞭望员,去发现暗礁和险滩”。但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媒体自身却没有发现自己所面临的的“暗礁和险滩”。
如果说门户时代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仅仅是挠痒痒的话,那么社交时代的公众平台、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可谓是惊天动地。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对媒体的冲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传播载体发生变化开辟全新传播渠道
这一时代是以中国互联网的起步发展期为起点的,以互联网门户、互联网新闻门户新浪等的兴起,从传播介质以及传播渠道主导权的角度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直接导致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将原来的所谓大众媒体不自觉改名为“传统媒体”,另外一个就是将大众媒体的传播渠道垄断地位打破,硬生生开辟了一个属于大众的,可数量化,可交互的全新电子传播渠道。
这一阶段,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新媒体部门,开始了建网站、上传新闻的电子传播方式。例如,人民日报就是1997年7月1日开始了网络电子化。
后来,随着四大门户的崛起,论坛、博客、微博等互联网产品的成熟,借助互联网平台,许多草根阶层的“达人”“网红”等互联网用户被挖掘出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并形成了互联网媒体核心的内容生产者和产品推广者。
这一时期截止到2010年左右,几乎是传统媒体的黄金期结束之时,也真是互联网媒体新兴发展之际,但是并没有触及传统媒体作为企业属性经营核心地位的部分,换句话说就还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其商业模式的根基——广告收入,记得2011年的某一天,西部某都市报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一千万。所以说影响的程度远没有对业务层面影响来得那么凶猛,或许传统媒体应该感到庆幸,但是一轮冲击过后,又一轮冲击跟后就到。
第二阶段从平台运营到商业模式的冲击
互联网媒体的海量、细分、垂直、互动、接地气等特点直接冲击了传统媒体死板、高傲、时效性差等缺陷。随着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渠道垄断地位以及内容生产主体地位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传统媒体在经过长期经营,并在业务层面上作为媒体身份在社会上形成的传播影响力逐渐减弱;加之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进入百姓生活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俘获更多的受众,也使得互联网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变得显著,以至于大大挤占了传统媒体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这一影响的直接后果就是,传统媒体收入来源模式的主要方式——广告收入直接被冲击。广告主更愿意把钱投入到能够下沉到终端或者是消费者身上的互联网媒体。
与此同时,营收的减少,导致传统媒体如需保持曾经的阔绰生活成为了一种不可能,内部体系的从业者更是蠢蠢欲动;在另外一面,随着互联网工具化水平的发展提高,开放平台的成熟,各类平台将传统媒体记者辛辛苦苦撰写的优质稿件直接“剽窃”到他们的自媒体账号上,在对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结构的同时对传统媒体的人才根基产生了冲击。
第三阶段崛起与夕阳
BAT的崛起和各大社交、垂直、区域自媒体的崛起几乎压的传统媒体喘不过气。未来,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所搭建的社交平台、工具平台、媒体平台、商务平台的日趋成熟完善,功能不断被发掘,其为更多包括自媒体作者在内的草根力量提供了更多实现其媒体理想或者创富梦想的可能性,想象谁还会继续紧跟传统媒体呢?
随着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大数据互联网媒体,在内容建设上挖掘大量传统媒体的优质创作者,在渠道商下沉到个体终端,在传输上针对每个人进行了数据运算,推送终端感兴趣和喜欢的内容,这些措施无疑是对广告商最大的吸引。想一想,传统媒体的优势还在哪里?
突然想到之前有个网络编辑说的一个案例,他们的网站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官网,发了一篇新闻,点击量只有10,最后分析了这10个点击是从哪里来?估计是编辑点了一下,看内容是否有错误,记者又点击了一下,核对一下内容是否真确,对方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点击一下,发给他们领导,他们领导再点击一下。满打满算下来,刚好是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