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前段时间读《素书》,发现其中的道理,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得出来的,确实有大智慧。读此书,我竟有很多感悟。
素书认为,“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意思是,道,是一种人们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但是万物的客观规律,人们却不一定都能认识到。
我觉得,这“道”,对人来说,即人性,也就是人性的规律。
考察人性的规律,就离不开要考察人的欲望。人的欲望需要得到满足。不懂得这一点,就无法与人相处,无法好好地对待他人。甚至无法与自己相处,无法好好地对待自己。而要想好好地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就需要懂得人性,又要在交往中,在生活和工作中善于应用于实际。
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争论了好久了。我觉得,人性本无善恶,因为人性只不过是人的需要而已。人人都需要饮食,需要保暖,到达一定年龄之后,还会有性的需求。还有其他安全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等等。
这些需求,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就像树木生长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是正常的,没有善恶之分。我们没法说,一个人饿了,想吃饭就不道德,或者说是恶的。
那么,到底什么有善恶呢?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才开始有了善恶之分。
有人采用合法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有人采用损害别人利益的方式,采用违法的方式,甚至是构成犯罪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有了善恶之分。此即《素书》所述,“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人们采用合法合情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即为“合乎道德”。有人采用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的方式满足人性,即为“非道德”或者“不道德”。
所以,我的结论是,道无善恶,“得”(满足人性)无善恶,但是,满足人性的方式(德)是有善恶的。
在把我的看法与人讨论的时候,有人说,“你的主张有问题,有人有很多与社会不相符合的想法,比如有的团体认为有的人是高贵的,有的人群是低劣的,低劣的人就应该被剥夺生存的权利。你能说这种想法没有善恶吗?你能说他的这种欲望没有善恶吗?”
我觉得以上说法,也是符合我说的主张的。一个人言论,一个人的主张,一个人的内心的期望,确实反映了这个人内心的欲望,但是这个欲望相对来说,仍然是没有善恶的。而只有他的这种主张、想法、言论付诸行动的时候,他的行动会侵犯别人的权利,甚至会侵犯别人的生存权,到这里才开始有了善恶。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他的想法、他的主张是“恶”的呢,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可以知道,他的这种欲望的外化,也就是他实现他的这种主张的方式,是非法的,也就是他如果想实现他的这个想法,就必然会导致侵犯别人的权利,为社会的法律、道德所不容。况且,这种主张会有极大的迷惑性和煽动性,极容易被人转化成行为,这种行为对社会、对他们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二战中的法西斯主义的横行,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历历在目。所以,有些国家,将集中反映这种观点想法主张的“纳粹”列为非法,不允许发表类似的言论。
因此,我还是觉得,想法、主张、意见本身是不具有善恶性的,只有实现的方式才会有善恶。政府之所以不让有些言论等发表出来,是因为这些言论发表出来会给社会、他人造成侵害。最后的善恶还是会落实到实现欲望的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