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称赞他的弟子颜回时用了一句话:“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该其乐”。当时看到这句话时在想“颜回自己很快乐,他家里怎么办?”,孔子不是重孝悌人伦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称为贤人呢?不解。
时隔多年,终于明白,孔子说的是颜回是个内心安稳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有方寸,所以是贤者。
内心安稳的人是什么的呢?加藤谛三用了一个比喻“喝水都能笑的人”,这不正是颜回的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吗?相反还有一种什么人呢?加藤谛三说“穿着绸缎忧伤的人”。过去我们把这种人叫“坐在宝马车上哭的人”,认为他们崇拜物质。其实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其实是内心不完整,充满“疲惫”感。
“喝水都能笑的人”并不需要过多的欲望满足,相反他们的内心的丰盛足以支撑现实的不足,故而“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乐不是那种由于极度匮乏带来的满足,而是自身的丰盈。孔子说颜回这弟子看似愚钝,实则聪慧。因为不执著于物,故而欲念对于颜回来说是极少的,无欲则刚,故而能够有足够的洞察力,所以“贤者,回也”。
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褪去对外物的执念,从谋道中谋食,食自来。一个限于不安的人,自然是既无法谋道也无法谋食,所以就限于贫了。贤者,回也,说的也是颜回这样的人其实无论做什么,只要自己先充盈了,力量也就足了,反而不易限于箪食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