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知识型IP的概念火了,干货文章越来越多。很多年轻的小伙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专注,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知识变现的奇迹。有人专注一年的8760小时,有人分享提升演讲沟通能力,也有人在意1000天的持续写作。在这些知识IP群体的带动下,城市中一个个空巢青年逐渐被点燃、聚合,于是,积极、向上的群体也越来越多,有每天读书的,有坚持健身的,也有深耕写作的,每个社群都是一个核心,以及无数节点的向外辐射着光和热。让成长成为一种共同价值观。
在发光发热的同时,大多数出色的知识型IP也都产出了自己的成果,比如一本(或几本)书,比如若干系列的收费课程,再比如某个高能付费社群。
大概是因为年近不惑的缘故,对于这些年轻伙伴的锐意进发,虽然非常羡慕,却总感觉自己难以跟上他们的节奏,几乎没法很好消化高能高热知识大餐。反倒是对一位清淡如菊的女先生推崇备至,六年多来一直视之为良师益友。尤其是得知她的新书《进阶——身价倍增的时间、知识、情绪自我精进》出版以后,更是一睹为快。这位女先生,正是在知乎、在行、分答和微博均有不俗业绩的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
秋水本无色,绚丽映人生
这是萧秋水的第十本书了吧?我说不清楚。作为新媒体营销专家,萧秋水老师的《微博控、控微博》、《微信控、控微信》以及《移动社交时代的互动搜索营销》等作品都是热销书籍,而作为知识管理专家,从她的《百问知识管理》开始,我收集了她的每一本作品。记得2012年,还是在微博时代,萧秋水先生刚刚出版《百问知识管理》这本企业知识管理手册,我就私信萧秋水老师,请教市场上有无比较值得推荐的个人知识管理书籍这个话题。记得萧秋水老师当时的回答是:
书基本没有,以后我写吧!
果然说到做到!很快,她就出版了多本这个类别的精彩作品,比如:
- 《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新世界出版社)
- 《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和当下市面上一些知识管理类书籍相比较,看起来没那么多“干货”,都是散文风格,大多来自她平时在网络中发表文章结集而成,却通过巧妙的整合,把自己消化信息的手段,转化知识的方法,乃至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创建,以及自我管理系统都融入其中。这本《进阶——身价倍增的时间、知识、情绪自我精进》应该是她的第三本关于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经典,和之前两本作品不同之处在于:
极为简素的封面和更加精美的秋水配图
所谓极为简素的封面,是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是白色封面蓝色文字的极简风格,也没有了我一贯不太喜欢的腰封,几个充当背景的图标也是非常扁平化、手绘风格的,我比较喜欢。翻开书籍里面的内容,则更加美轮美奂,隔上几页就会有精品的配图,应该都是萧秋水老师自己拍的。之前听说她专门学习摄影,紧接着在她微信公号的推送、鲸打卡的推送上就都见到了拍摄的美图,到现在书籍上的配图,不管是构图还是取景,都已经非常专业了。正如她自己在书中说的那样:
一朵花背后的整个春天,一张脸背后一生沧桑。
这种神韵,只有下得功夫,用心品味才能感受到。
素白封面显得平平淡淡,翻阅内在才知绚丽风姿。
成长莫负好时光,精进跃迁两相彰
之前在个人成长领域,有两个观点争论不休:精进和跃迁。
有的人认为应该扑下身子持续进行输入,耐得住寂寞去坚持,方可不断精进;有的人则认为关键在于找对路,确定好自己的“甜蜜区”再耐心经营,可以快速跃迁。
阅读完《进阶》以后发现,两种观点看起来对立,其实一体两面而已。
选对方向方能精进,不断精进才可跃迁。
如果阅读《精进》以后,鄙薄《跃迁》的功利,或者阅读完《跃迁》以后,嘲弄《精进》的愚钝,其实都是眼界太浅的缘故。
萧秋水老师从五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时间、知识和情绪的精进之路。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她把自己一段时间来的博文分成五个主题,分别命名为:
- 时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用舒服的方式对待生活
- 学霸都在用的高效学习法
- 给人际关系做个减法
- 学着接受那些努力也没用的事
从自我提升、生活态度、学习模式、人际交往和世界观五个领域去进阶成长,解读生命。这整本书的结构和每篇文的结构都大体相似,算得上形散神不散,在娓娓道来中闪现智慧,在雍容舒展中传承体系。看似新瓶旧酒,却陈酿醇香。
低效勤奋无意义,单纯坚持不足夸
我的导师易仁永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
小心陷入低水平勤奋的状态。
所谓低水平勤奋,最早出自成甲畅销书《好好学习》,原始定义是:
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那么什么是“原始方法”呢?原始方式就是在鸡汤(或鸡精)作用下,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就去盲目去做的事情。原始方法就是一味感动自己,为了避免焦虑而进行各种让自己感觉很努力的努力。原始方法就是仅仅追求形式不去探究内在的“用功”。
这样的低水平勤奋,在鸡汤界大受欢迎,在朋友圈时常得到点赞,在效果上却微乎其微。萧秋水老师在这本《进阶》上提醒大家:
学会残酷的自我衡量,而非一味的感觉良好。
如果没有结果,没有想清楚结果,没有清晰知道自己的付出和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这样的付出往往是无意义的坚持,无价值的勤奋。甚至,看似努力,实则无脑。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费曼曾经讲过一个“草包族”科学家的故事:
二战期间,在南太平洋岛上有一些土著,看到美军飞机降落在地面,卸下来一包包的物资,甚至其中一些是送给他们的。二战结束后,飞机不再来了,可他们仍然希望能发生同样的事,于是他们在同样的地点铺飞机跑道,两旁还点上了火,盖了间小茅屋,派人坐在那里,头上绑了两块木头(假装是耳机)、插了根竹子(假装是天线),以为这就等于控制塔里的领航员了——然后他们等待、等待飞机降落。他们被称为草包族,他们每件事都做对了、一切都十分神似,看来跟战时没什么两样;但这行不通:飞机始终没有降落下来。
- 当我们看到有大牛坚持日更写文章然后收获50万粉丝的时候,我们也坚持日更。
- 当我们看到有大牛坚持阅读并发起付费阅读社群收益的时候,我们也坚持阅读。
- 当我们看到有妹纸坚持健身并发布堪比维密天使身材的时候,我们也坚持健身。
- ……
然而,“飞机始终没有降落下来”!萧秋水老师在书中告诫:
关键点其实坚持了一千天,而是在于内容、连接价值。
当我再头脑一热,想要坚持做什么的时候,我会问问自己:
我坚持想要做的东西,能够产出什么样的内容,积累何等的价值?
想通了,脚步就更加轻快笃定。
动静不分体制,用心即有芳华
很多体制内的人,经常会用一种羡慕的语气说:
还是你们环境好,容易出彩,哪像我们这里,一幅暮气沉沉的样子……
羡慕过后,继续融入暮气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发现不管是公务员、军队还是国企,凡是端着铁饭碗的人,往往嘴上抱怨着“劳碌乏味”,心里向往着“精彩纷呈”,坐在熟悉的办公桌前却依然不动如山。萧秋水老师在书中写到:
动,是一种进取。
静,是一种沉淀。
敢动,是一种勇气。
能静,是一种修为。
在体制内有很多优势,比如稳定的环境带来的安全感;比如完备体系、配套环境以及诸多资源。稳定,是一个值得感恩的事情,因为稳定,所以有更大的资本去折腾。因为环境好资源广,可以更好的去充分调用资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自己的兴趣上升到志趣。秋水老师最早在银行工作,这是个典型的体制内工作,因此她既有体制内的朋友,又有体制内工作过的经验。她非常清楚体制内人的想法,以及可能的问题。于是,她提醒体制内人的风险:
常年在温室里,技能退化,一旦被挤到市场,可能发现并没有可选之路。大潮之中,自以为有的那点儿游泳技术,并不能派上用场。
也给出实例和建议,建议体制内的人,即便在相对僵化的地方工作,也不妨碍快乐。即便职场发展因为体制受到种种限制,也可以做一个快乐的两栖人,在自由时间里面快乐的折腾。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管在体制内在体制外,都会崇尚奋斗,都会不断努力,以求获得秋水老师文字中提倡的“狼性”。
温文尔雅,保留獠牙。
秋水长天,滋润心田
周六到手这本书,一边翻看着字里行间记笔记,一边感叹自己之前的各种懒惰和愚蠢。忍不住给秋水老师公号留言,结果收到她的一个字表情回复。
我突然脑中闪现出她书中的一句标题:
转化才是关键。
读一本书,仅仅是笔记,那不过是输入,只有叠加了自己的认知和感悟,只有把自己的收获和书中文字相结合,相融合,相竞合,才会产生价值。我给秋水老师说:“您这本书好棒,对我启发很大”,等于对范冰冰说:“你长得真美”,对小岳岳说:“你的相声很好笑”一样,讲了一个别人知道的事情,对她,和我自己都没有什么用处。正如她在书中所说:
有人给我说了个道理,人生就是要享受美味,才不辜负。然后告诉我牛油果奶昔的做法,说牛油果多么有营养,多么好吃。
这就完了?
对,别人的义务已经完了。
道理和方法,我也知道了。
接下去是我的事:
- 买搅拌机。
- 买牛油果。
- 买牛奶。
- 各种器具备齐,把牛油果剥皮,切成小块,放进搅拌杯,加牛奶,通电,然后搅拌,成为美味的奶昔。
……
作为书籍的作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书籍出版以后,她的义务已经完成。
剩下的要知道、要做到的,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