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知道一个真理:慢工出细活。
时常在朋友圈看到朋友晒每月的读书计划,渐渐地我得出一个结论,他们仿佛攀比似的修正计划,每个月计划读的书越来越多(毕竟朋友圈是个晒优越的地方)。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执行计划,我只知道以前的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很焦虑,有种被人远远甩在身后的无力感。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上进的人,“错失恐惧症”对我的影响十分大。于是乎,看到别人计划读那么多书,我也去网上找各种书单,准备每个月读上它10本书。接下来的故事是,我特么竟然真的完成我的计划了,我那个月读了11本书。但当我心满意足的准备下个月的读书计划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读过的这些书在我脑子里印象都很模糊,或者说,想不起来自己读了些什么。我慌了,老祖宗教育我们读书要学以致用,我连内容都不记得了,还怎么运用在生活里?
平静下来后,我开始反思我读书的过程。读书,到底是数量更重要还是质量更重要?答:都重要!但如果我们缩小要衡量的时间维度,比如缩小到一个月,那么我现在可以很确定的说:“质更重要,慢工才能出细活。”哪怕你只读一本书,请认真读,请认真做批注,非虚构类的好书有余力则可以整理全书框架和读书笔记。
你可能认为我在开玩笑,做读书笔记多“浪费”时间啊?请注意,我们之所以读过书后印象不深正是因为没有复盘、总结与思考,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都只是水过地皮湿,都没有真正读懂、记得,更别提致用。做笔记就要思考,思考就要动脑,而这恰恰是我们因懒惰不愿意去做的,因为我们自认为自己理解了,不需要再去思考什么,读完了还去做笔记和思考在我们潜意识里好像成了对自己大脑的“侮辱”,所以这种思考也就成了“浪费时间”。
要知道,当你慢下来的时候,当你掌握了所学再迈向下一个目标时,你内心会有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种正向的反馈会带给你自信,激励你更加有效的前进与成长;相反,过渡追求“快”的人,不求甚解,这一点没掌握就浮躁的跳到了下一点,他们没有办法从知识和成长中收获快乐与自信,时间留给他们的,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后无尽的失落与恶性循环。所以,不要因为别人“快”就慌乱,慢下来,关注你自己,只和你自己比,当你慢下来的时候,当你走在康庄大道摒弃搜寻布满荆棘的所谓的捷径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在的路是你成长最快的路径。
时间的复利效应想必很多人都明白,如果你每年拿出7万元,按照7%这一稳定的收益率进行投资,70年后,你将成为亿万富翁(很多人在股市求快,想一夜暴富,短线交易,追涨杀跌,股市浮沉十几年,运气好的往往才落个盈亏相当,大部分人都像韭菜一样被无情收割)。70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长了,但亿万富翁也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财富量。时间的复利效应恰恰告诉我们,急不得,要有耐心,要知道慢就是快。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一些人麻木不仁,为互联网默默贡献着流量与自己宝贵的注意力;还有一些人焦虑急躁,这个也想学,那个也要看,最终不过是求了个心里安慰;最后有一些人,他们知道信息爆炸式增长,但知识却从未爆炸式增长过,于是他们踏踏实实成长着,踏踏实实做着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为未来的机遇做着充分的准备。
大多数人都妄图一步登天,却不知天有惊雷;很多人嘲笑脚踏实地,却不知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