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期课堂改革呼唤课堂新文化,如今课堂新文化又反哺课堂改革。容错文化、高期望文化、责任文化、成长文化如何在新课堂上落地,这是我思考的第一篇。
[红顺视点]:新论:容错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落地?
"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特级教师华应龙如是说。他倡导并实践容错—融错—荣错”的化错教育,变“事故”为“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这是容错文化落地一个典范。
"没有让孩子有机会亲身尝试错误,没有留给思维经历,没有让孩子去体验、实践、一切都是现成的,我们对待孩子可谓是在“犯罪"。允许学生出错,容忍学生出错,就是尊重学生劳动。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这是北京名校长李志欣容错文化方面主张。
“无错之课即错课","留机会给学生犯错,不随意截断学生犯错的思维“进程”,使他们感觉自己有权利犯错",名师冯卫东的"错课观"及"鼓励、怂恿"学生犯错观点更振龙发聩。
因此,笔者认为实施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共同体等课改学校,在新课堂上更需要打造容错文化,那么容错文化在新课堂上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呢?
一、提高认识,营造容错文化的课堂心理环境场
师生容错文化理念建立,先要从提高认识、习惯培养及营造环境方面着力:
课堂上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看法;学困生能丝毫没有顾及、亳不隐瞒、自在自然、公开说出"我不会、我不懂"应成为常态。也就是说,让所有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内心产生安全感。
课堂上教师不是以"害怕、失望、不耐烦、惹麻烦"心态去对待学生出错,而是以"寻常、理所应当甚至尊重、兴奋、期待"心态对待学生错误;更高一层是教师鼓励、怂恿、留机会让学生犯错。
课堂上当学生卡壳或发言断断续续时,其它学生和教师不插嘴、不打断该生发言,并且给以鼓励眼神或手势,让该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打通和进阶,享受突破思维屏颈后的成功高峰体验。
课堂上,对待问题答案,教师要定位到追求多元、个性、创意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对待每个学生发言,都要秉持兴奋、好奇、专注、思考等积极倾听神态。
小组讨论时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言,认真思考他这样想或推理的道理、依据;展示时学困生优先,展错不展对。
教师对待学生错误,不能错误归因或外部归因。比如学生理解出了问题或题做错时,要认识到多数不是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认真学习,而是教师自身没有说明白或学生需要重复学习。
不为刻意赶进度、有意回避学生错误,不追求顺畅、完美的课;反而,要树立“无错之课即错课"的新的好课观。
总之,引导师生改变对犯错认识,树立容错、融错、荣错的新意识,认识到学习犯错是一种权利,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看成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改变认知,构建融错、化错教学、教育流程链
笔者近期在观摩中小学合作学习课堂时发现,在合学讨论、展示分享时存在这样共性问题:
一是重纠错,忽视改错。表现在一学生发言时,一有思维停顿、卡壳、不完整或说错时,其余学生急忙站起,大声喊道“我纠错、我质疑、我补充”……我在想,教师与学生要学会等待,因为学生说话时断时续,正是在打通思维或思维完善、优化、提升的关键处,也是深度学习发生时。因此我的观点是鼓励给同伴纠错没有错,同时还要在等待中让学生自我纠错,若真是需要他人纠错,我建议在别人纠错后,让该子再把正确观点再重述一遍,即改错。简单说,在他人纠错后,本人主动把正确观点再重述一遍,便于强化、巩固。改错、纠错同等重要!容错、自我纠错、互相纠错、改错才构成完成容错文化流程链。
三、向名师名家学习课堂用语,倡导使用容错文化的"口头禅"
许多名师、名家尤其是道格.莱莫夫的容错文化的口头禅值得推崇,现例举如下:
大胆去做吧,做错了可以改。
做错了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认真!
教室就是出错地方,你们有权利做错!
它其实只是不够正确,而不是错!
还有别的答案吗?
想到什么就说,说来听听好吗?
把你的真实想法大胆说出来!
我很高兴你犯了那个错误。帮助你也是在帮助我自己。
错误答案真的有价值,因为我们可以在犯错中学习。
你们觉得哪个选项是我最喜欢的错误答案?"
(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后)“哦,你们都发现了我所犯的多处错误!非常棒
关于这道题的四个选项,我不想一开始就问大家哪个是正确答案,我关注的是各位作何解释。
我看到几位学生选择X,有几位选了Y。你们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辩解呢?
我听到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下面开始讨论。请准备为自己的答案辩解。
这个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几百年。谁又知道是否有正确答案呢?重要的是大家真正在解决这一难题。
"罗麦尔很勇敢,分享了自己的答案,让大家修改,因为他犯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我们起给他鼓掌。
错得好!很有价值!
四、实施深度备课,提高错误识别、应对率
平常教师备课多关注有效问题设计、活动流程、目标达成,道格.莱莫夫建议把备错误答案预设与应对纳入深度备课范畴。建议个人或团队研究或思考,学生对设计的问题回答、解决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及相应应对提示、引导策略,还要备这个问题追问、拓展策略。即预设学生可能思路及应对策略,进而提高错误识别、应对率。
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因学生掌握不好需要补充例题、练习或课堂推进比较顺利,可以增加有难度例题、练习,但课前无准备,于是不得不仓促、匆忙应对,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低效发生?
最好的办法是备份同性质题、备用较高难度的题,以备一时之需。一是精选有同等难度的备份例题、练习题,二是科学设置有梯度的例题与练习题备用。
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较好时,备份题就可跳过去;若发现学生对所讲知识掌握不好时,立马启用备份题,去再次讲解、消化、巩固。若进展顺利,课堂还有剩余时间,就可推出提高难度的备用题。
总之,依据学生课堂真实学情,启动动态题组,题量、题型要充足,若学生出现错误,就启动备用题训练甚至二次强化;若掌握较好,就可跳过去,启动新的题型。选什么题,同类题做几道,讲题进度完全有学情决定。
五、克服潜意识心理举动,尽量不要暴露出或让学生感知到答案正误和对该答案重视程度
比如教师每每遇到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潜意识口头禅若总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时,总是说:"你敢肯定吗";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眉头紧蹙、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眉头舒展、微笑、点头。
又比如对学生答案,若不正确,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想要答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
这些无心的暗示可能会揭示答案的正误,或者揭示教师是否重视学生观点,神情传递信息之多,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它影响我们隐满答案能力。我们厌恶错误的情绪若常常无意之中就流露出来,不利于容错文化生态形成。
这些举动教师是潜意识、无意的,若一次次重复,原本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实意图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会揣摩、感知这些行为,所以教师对这些举动一定要加以控制。
六、挖掘、利用错误,促使课堂动态深度生成
对待学生出现问题、错误,若是在预设范围内或仅是个性、少数的,为了保持正常进度,可私下、课后解决;若是超出预设的、极有价值的或共性的、影响后面学习的,可釆取深度挖掘策略,顺着学生思路找到问题症结,追根求源、深度分析,把错误答案变成正确答案,让课堂呈现动态的不可重复的精彩生成。
七、鼓励学生尝试、挑战更难问题,勇于第一个把自己见解与同伴分享
对学生最好奖赏是一个更难问题;试错是最有效学习。对待陌生的、不确定问题,敢于第一个把自己想法、见解抛出来让大家做靶子、评头论足,是非常难得的、可贵的!教师一定要表扬这些学生,因为他的不成熟甚至幼稚观点,成为了激发团队头脑风暴、群体思维的触发点、参照点!
八、运用巩固性纠错、变式纠错、持续性纠错策略,尽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巩固性纠错指的是,一是教师讲评时尽量让学生聚精会神专注的听讲、思考,忌忙着在试卷上抄答案,表面上看学生试卷写的满满的,实际上学生是把答案抄下来的,他还是不会。因此课后让学生不翻阅任何资料独立订证。二是教师或学生还要自己找一至二道同一类型题巩固,防止学生订证时不理解,是模仿下来的。
变式纠错指的是针对此题题型变换一下条件与结论看学生会不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题,互相考一下。变式纠错另一层含义指的是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变式讲评。
持续纠错指的是要解决当时听懂、过后又不会问题,要依据遗忘曲线规律反复巩固消化。试卷上错题,要求学生当天规范订证,并在错题前面表上星号,隔一天再把错题看一遍,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二星,隔三天再看二星的题,同样,会的放过,不清楚的标上三星,一个月后只看标有三星错题,直至全部搞懂为止。
总之,不要就题论题去纠错,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疏理、消化本题涉及到知知点、公式、原理,还要从思维、思路、方法拓展上对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即从根源上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