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3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学会了数着日子生活,也许在内心深处也生怕自己扛不下去。想着被自己数过的日子,想着那些被丢在身后的挑战性时光,就会莫名地生发出一种美好的成就感。
繁华无度,路人汹涌。这是某个晚上,自己沿着深南大道闲逛,触景吟出的八个字,有对城市的解读,也有对自己处境的阐述。总的来说,深圳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在这里,你不会感觉自己是外来者,因为你很难遇到所谓的本地人。据说那帮最纯正的深圳人在城市崛起过程中已然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他们或是深居豪宅或是移民他国,没有一定的身份是很难走近他们的生活圈的。
年轻时,我们尤其是男生都会觉得自己智商超人,无所不能,不要说深圳,就是发配到外星也觉得自己在不久的未来可以叱咤风云,引得众人崇拜。不过这种浓烈的激情很可能只能燃烧一段时间,短的话就是几个月,长的话也就一两年,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这次之所以单枪匹马杀到深圳,一方面是想要真正感受下外面的世界,获取更为宏观全面的见识,磨练下一个男生应有的成熟度;一方面是想藉此机会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丰富饱满,为自己坚持的写作积累素材;另外一方面则是有意进行专业的学习,也算是镀层金,以便将来混不顺当打道回府也能以更具深度、更具策略的广告体系去忽悠那帮没能走出去的客户。
初到深圳时,没有朋友,只好寄居在青旅,以暂时落脚。青旅有点像古时候的客栈,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很多有趣的人,个性逗趣的老板、乐游山河的背包客、真性情的江湖艺人等,很有邂逅的那种惊喜感。当然深圳的青旅不像旅游城市的青旅布置那般闲适写意,这可能跟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有关,住在这里的小伙伴大多是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或是像我这般初到深圳、或是刚毕业找工作、或是出差办事、或是没赶上车的,总之大家心中都有事,不是特意来游玩放松心情的。即便如此你还是不时能看到神色悠然的“奇人”出入其中。没事的时候大家就会聚在客厅里闲扯,说起来倒颇有点像老舍笔下的茶馆。
天堂向左,深圳往右。网络作家慕容雪村笔下的深圳真实、冷漠甚至残酷,似乎人与人之间只能是金钱的关联,任何已成熟的感情都会在这里坍塌、崩溃,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记得当时看过书后很长时间都不能从那种深度悲凉中平复过来。肖然、刘元这两个代表着城市主流人群的精英最后都在众叛亲离中离世而去,而相对滑稽和讽刺的组合陈启明和黄芸芸反倒收获了幸福,回归到了平实而温馨的“俗人”的生活。
其实,在深圳生活的这二十多天除了感觉饭不太吃之外,倒没什么令人憎恶的地方。当然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确实很快,随便站在某个路口,你都“欣赏”到神色匆匆的现场直播,那种焦急、忧虑的心理从他们匆忙的脚步上即可尽览无遗。我曾数次见到某项目的广告诉求:让生活慢下来。这应该是蜗居深圳的大多数白领内心的想法,但是深圳走得这么快,又岂容你慢下来细品生活。
深圳很年轻,一是他自身的年龄;二是说这座城市的居民的平均年龄,据说一直维持在26—28岁之间。这种青春活力的城市气息,你是完全可以领略到的。
曾经我一直以为离开郑州到新的城市发展不是件特费劲的事儿,直到真正实施时才发现确实需要某种魄力,某种快刀斩乱麻的魄力,该扔的就要仍,不管是物品还是记忆,不然生活就只能原地不动的杵在那儿,然后不断磨蚀你人生的品质与美好度。
对生活保持热情,参与幸福的人生信仰。无论何时出发,你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