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记得自己已经看过多少遍水浒传了,只依稀铭记着其中那围绕“忠义”所展开的一个个变幻莫测、起伏跌宕的传奇故事。
说到水浒,所有人一定都不陌生。这一本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可谓是脍炙人口。要是来评价它,就仅仅四个字:
很有看头。
“忠”与“义”就是这本书很有看头的主要原因。
“忠” ,是指忠诚。“义”,是指正义。《水浒传》中的“忠义”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纯纯粹粹的江湖义气。俗话说:“不打不相识。”这本书中,各路好汉梁山大聚义便是由此做到的。既然英雄同路,对得起“忠义”二字,就应当互帮互助,见义勇为。武松醉打蒋门神、石秀暗杀裴如海等著名情节都是因此引起。
再向内部进行透析,更多的则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伟大义举,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内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为了杀死贪官、利己利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则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典范,吴用智取生辰纲则是“不义之财,取何碍之;天理知之,也不为罪。”这108个好汉,是以自己的英雄行为,为当时的社会作出贡献。“忠”是他们对对方、对朝廷的,“义”是他们不做苟且行为的誓约。忠诚相待,义气相投,单单是做到这两点,就已经很有看头了。
除了不可或缺的“忠义”,起伏跌宕的情节也使人印象颇深。
在全书的前半段,他们“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段“征辽、平田虎、王庆、方腊”。在这其中,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故事情节的发展巧妙无比,总是让你意外,赋予了这本书传奇的色彩,不得不称赞此书“很有看头。”
也有人说道:《水浒传》里有太多的血腥、太多的冷意,缺少温情和关怀的感觉。但当时的社会并不是安定祥和的,透过这一本《水浒传》,我们也许就能够看到当时社会的无比残酷。
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很有看头”,但我知道,《水浒传》必然是我认为的最有看头的那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