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爱融入生活
1、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
* 观察,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和评估
* 感受,表达你的感受,如害怕、开心等
* 需要,那些需要导致这些感受,
* 请求
2、也许我们并不认为我们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或他人的痛苦。
3、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际关系;
4、当我们真诚的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5、非暴力沟通的流程是,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如何、那些需要或价值或愿望导致这样的感受、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时什么?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1、异化的沟通方式,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伤害和疏远。
2、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判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暴力的根源在于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3、进行比较;拿自己的一些特质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而产生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4、回避责任;常用的语句是我不得不。。。。
5、强人所难,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1、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四、体会和表达感受
1、感受,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而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那样单调。
2、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3、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五、感受的根源
1、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2、听到不中听话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4、个人成长会经历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面目可憎时期、生活的主人。
六、请求帮助
1、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她们做什么?
2、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
3、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沮丧或灰心,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4、明确谈话的目的和请求反馈;
5、了解他人的反应,此时此刻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6、请求和命令,一旦人们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指责,她们就会把我们你的请求看成事命令。
7、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他们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七、用全身心倾听
1、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
2、不要着急做什么,站在那里。
3、妨碍体会他人地处境,如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和纠正等。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5、给予他人反馈,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事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6、说话的语气很重要。
7、保持持续关注,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
8、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我们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9、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八、倾听的力量
1、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忧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行......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2、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和彼此的共同之处,这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第一次倾听使非常具有挑战性,很容易被别人看作了羞辱和攻击。
3、如果别人说“不”,不一定是拒绝,认真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4、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不过、可是”等。
5、使谈话生动有趣,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6、如果别人保持沉默,我们一般会比较别扭,容易往坏处想。
九、爱自己
1、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2、我希望他准确无误地知道他是多么特殊地生命,要不,他在成长地过程中将会忽视这一点,我希望他保持清醒,并看到各种奇妙的可能,我希望他知道,一旦有机会,排除万难给世界一点触动是值得,我还希望他知道,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
3、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成长是出于对生命地爱,而不是羞愧或内疚。
4、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地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己。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5、自责是尚未被满足地需要的可悲表达。
6、对让人的指责反应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7、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对自我进行指责。
8、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事后时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9、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应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中。
10,用 选择做 代替 不得不做 ,并了解自己为什么那样做。
十、充分表达愤怒
1、深入的了解愤怒,我们可以充分的表达内心的渴望。
2、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我们不同的感受。如果归咎于他人,我们会感到生气,如果专注于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许我们的想法会变得不一样。
3、我们的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4、愤怒是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所激发的。
5、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6、听到不中听话时,我们想起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7、表达愤怒的步骤:
* 停下来,呼吸,别的什么都不要做;
* 留意我们的指责,是什么想法是我们生气;
* 体会我们自身的需要;
* 表达感受和尚未被满足的需要;
8、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共同的人性;越是能够倾听别人,越是有机会被人所倾听。
9、留意脑海中暴力的想法,而不去批判。
10、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十一、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1、运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在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时,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评价对方及其行为。
2、体罚、指责、否定别人、不给孩子某种好处的惩罚方式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时候这会在孩子的心中产生长期的阴影。
3、当想要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时,你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怎么做?第二,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4、如果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或抵触心理,这样会造成彼此关系的疏远,同时,由于惩罚会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
十二、重获生活的热情
1、通过鼓励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认识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和想法,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认识社会文化的局限性。
2、沮丧往往时我们内心产生冲突所导致的;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责问自己做错了什么?
4、通过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和技巧,我们就可以在真诚、开放的氛围中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互动,从而帮助他人摆脱心理困扰。
5、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十三、表达感激
1、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2、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包含3个部分:
*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3、充分的表达感激,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中获得幸福感、意义感。
4、在别人表达感激时,我们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反应。第一,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第二,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表示这没什么。如果你能很好的接受别人的感激,我们之间会变得更和谐和舒适。
5、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自己做的工作得到别人的肯定,感激,而不是指责。如果你能适时的表达你对家人、朋友、同事的做某一件事情的感激,我相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