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L的故事堪称我听过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从一个三本毕业的小镇姑娘,

到独自来北京打拼的出版社编辑,

到豆瓣网红创立了自己的公众号,

到坐拥几十万粉丝的畅销作家。

这个浮躁快速的眼球营销时代,给了太多人做梦的资本,

其实不管在哪个时代,梦想还是要有的,

万一见鬼了呢。


1.

我和L的相识,算是平淡无奇,也算莫名其妙,

算是剑拔弩张,也算一见如故。

那个时候,两年多以前,

我是一家新媒体公司旗下公众号的执行主编,

她是在豆瓣小有名气的爆款文章作者。

那个时候微信的监管还不算严格,

尤其是这种文章,一火起来就是铺天盖地的转发,

短时间之内根本找不到原作者。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这个作者,居然是我公众号的粉丝。

于是这也促成了,L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们发了我的文章,没有署名,不太好吧”

那个时候我也是一个及其信仰版权大于一切信条的人,

发文章被原作者抓包,一时之间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

我赶紧找到boss求助,boss说让我真诚的给人家道歉,

然后再商量商量是发个声明,还是给人家点钱什么的。

结果我回复L之后,L问我说,能不能帮她宣传一下要出的新书。

当时其实没有想太多,只觉得自己这么大的失误,人家没在意就已经是万幸了,

其实现在想想,大概所谓“没有署名”一说,也不过是L谈下合作的方式吧。

不过不管如何,当年的我因为歉疚,还是非常热情的给L运营了整个宣传活动。

然后也就跟这个姑娘,这样相识了。


后来因为工作,也因为好奇,我去豆瓣上看了L几乎所有的文章。

很多书评,很多日记。

大多数都是励志正能量,大多数都是鼓励大家坚持梦想。

其实那段时间,是各种鸡汤文盛行的阶段,

我个人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

而很多人脆弱的时候,阅读是最好的平复方法,

所以我个人对所谓鸡汤文的看法,最多也只能到喝多了会腻而已。

至于后来看到以某毒鸡汤女王为代表的一批因为反鸡汤文章而被人们追捧的网红的时候,

我只能说,产出的都是精神毒品,写的人不见得笃信,看得人大多图个乐呵,谁又比谁高明。


合作结束之后,我和L的联系其实也没有断。

那年暑假回国,我还特意去参观了一下L当时所在的出版社,好像还顺手蹭了几本书走,

不过最让我觉得庆幸的是,那天下午,我和L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喝了一杯咖啡,

那个时候知道了她更多的故事,知道了她自己的公众号

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面对面交流,更能感觉到L身上的气质和能量,

那种追求稳定和急迫生长的共存,让我觉得她不单纯是有野心而已,

更多时候,我想形容她最合适的词应该是有梦想,

并且她能够一步一步,坚定不移,

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抬头看星辰,去低到尘埃里。


2.

我第一次对L的公众号有概念,其实是有一次帮忙排版。

那个时候除了L,还有另一位出书作家在运营公众号。

两个姐姐对我这个新来的很友好,问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两个人也都很耐心的解答。

虽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没能继续帮他们做这个公众号的排版。

但是也是因为那一次的排版,我看到了他们后台很多的待发送文章,

后来看到这些文章被一篇一篇发出来,突然就开始对这个公众号有了一些感情,

这也间接导致了,这个公众号越做越大的时候,

我也有种莫名其妙的骄傲和成就感。

每一个火起来的自媒体,都有理由。

光是这样365天中300+天的原创更新,就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达成的。

后来,公众号也写了很多其他主题的文章。

关于梦想,关于大城市,关于爱情,也关于告别。

我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对于那些同样来到北京奋斗的少男少女,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但是偶尔我在异国他乡点开这些文章的时候,也会被那种力量刺激到。

其实人有的时候,也不需要和作者在同样的处境,才能有所共鸣,

文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她写她想写的,你看你想看的,

所谓写作和阅读,只不过是读者和作者各取所需的过程。


3.

后来因为自己的生活渐渐忙了起来,我和L的联系中断了一段时间,

不过我一直能看到她发的各种各样的朋友圈,

最多的时候她手里同时有6本书在运作,

有的在跟作者谈合同,有的在校对,有的在想书名,有的在印刷,

我偶尔也会觉得L简直太拼了,

但是后来想想,其实大概每个在奋斗路上的人,

都是抱着这种必死的精神,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吧。

L后来每出一本新书,我都会在朋友圈被广告狂刷一次屏,

虽然每次的类型都略有不同,但是L始终是作为编辑,

从她选书的眼光的变化,我也能看到她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一点一点转变着。

其实一开始L也是个柔软的姑娘,柔软的甚至有点软弱,

就像我们每个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都会不自信,都会害怕踏出下一步,

但是慢慢到后来,L在这个行业或者说自己的生活里,开始适应,开始如鱼得水。

她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高产编辑,而与此同时她自己的公众号也越来越有名,

那些她写出的文章,从几篇里有一篇爆款,到了几乎每一篇都有无数人评论打赏和转发。


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看到她发新书的事情,

朋友圈里更多的是自己的公众号宣传,和生活的日常。

后来才知道,她从那一家其实业内很有名的出版社离职了。

一个不用为了生存操心的人,始终不能评价L那种勇气有多伟大。

我为L可惜了一下,但是几乎是在下一秒钟,我就想到,

如果L离开了公司,那一定是更好的未来在等着她。


果然她没有让我判断失误。

离开了公司之后,很快她就出版了自己的作品。

依旧是她独特的风格,温暖的视角,

积极的态度,和客观的审视。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在角落里像她一样默默奋斗,最终收获成功的励志故事,

但是能认识L,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之一。

故事听了太多,但是亲眼见到才明白,

梦想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其实都是被现实困住的白日梦主义者,

有些人醒着白马非马,有些人睡着嬉笑怒骂。


4.

其实我为什么如此喜欢L的故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爱情。

开头说到我无意中转发的那篇她的爆款文章,其实就是关于爱情的态度的。

那一年,她还是个茫茫人海中奋斗的小镇姑娘,

她也会因为自己长得并不那么好看而抱怨生活太艰难。

而现在,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她其实一直都没有改变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

只不过,相比于那些屈就自己将就生活的姑娘,

她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需要坚强和勇敢的道路,

不过还好,

她没有辜负自己当年写出的那篇文章,

她依然有她的初心,

只不过这次,她凭着自己的努力,把身份处境全部改变,

她也终于找到了,她所一直坚定笃信的爱情模样。


L

L其实看起来很平凡,也普通。

但是正是这种平凡和普通,给了L可以做梦可以奋斗的权利和底气。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其实都多多少少有L的某一面,

那种冲动,那种坚持,那种勇敢,那种倔强。

但是往往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让这一面夺得所有的控制权。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在意,

别人的想法,生存的现状,时代的主流,未来的迷茫,

其实梦想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这一辈子,所有的时间精力心血,似乎真的是有限的,

而一个梦想,能用掉的有限资源真的太多了。

也许从一个投资的角度来讲,梦想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

然而人生这笔账,有几个人能算的清楚呢。

L的故事其实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很大的启发。

我总是说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而L却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我,即便几率连万分之一都没有,也还是要有梦想。

而梦想从来都不是苦大仇深,从来都不是励志故事,

那是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是我们穷极一生追求的美好,

是我们成功后珍藏的奖励,也是我们失败后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的时候我也常常会想,如果这一生到最后,从来没有疯狂过,算不算另一种遗憾。

于是后来,我每次谈到梦想谈到未来的时候,

总会想起另一句现在依旧找不到是谁说的话,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

不知道发出来之后会不会引发一些猜测,不过如果有的话就请大家多关注一下文章本身,少关注一下背后的故事吧。笔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