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喜悦到哭的一次体验!再次印证了安心老师“手机也是契机”的观点。
背景故事:
孩子参加完单词集训后,需要回来刷题复习。复习方式一共有3项,他坚持下来的,只有会通报进度的一项。这一项第一轮复习是每天2讲,第二轮是每天4讲(每一讲里有N条,每一条里有N个单词),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二轮复习的一半了。
最近孩子借刷单词之名,行打游戏看视频之实。
他对奶奶的提醒“无恃无恐”,对身为退休高级教师的外婆也是“有恃无恐”、油盐不进。
他平时在刷单词的时候,也会耍一些小聪明,比如用软件识别作弊,还会挂着耳机边听故事边刷题,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践行人本主义心理学,我的所学和体验告诉我:
1.孩子的问题如果由父母解决,孩子会失去很多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在问题中去经历、感受、调整的体验弥足珍贵。
2.被父母权威控制着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掌控之后,也许会迷茫、也许会放纵,想要获得自律,得走很多弯路。我自己的成长,是离开父母之后,吃了很多亏才加速的。
3.如果有一些行为不得不做出改变,人们更希望改变的决定是由他们自己做出的,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
4.有些问题是需要放慢节奏、好好处理问题的,假期时间充裕,可以好好利用。
故事开始了
昨晚我死守在情绪的“岸边”,想和孩子就手机(平板)问题进行一次“第三法”(一种没有谁服从谁,而是通过平等商讨获得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的方法)。从孩子带有怨气的表达中,他对于我们对他的评价很不满——“看到我在用手机就觉得我不在搞学习“和”就应该搞学习“。
实践中没有完美的表达,只有疯狂的搜索,想到什么说什么。彼时,我用P.E.T.倾听技巧里的“理解性应答”表达了他的情绪。
按照“第三法”,需要我们双方进行头脑风暴,发挥创意,不作评判地提出解决办法,在后续环节中作专门的可行性评估。可昨晚时间有限,没时间脑暴了,我们就问题谈问题,直接提出方案、评估方案——以现有时长为基础(大约50分钟,我认为他是有夸大的,但也接纳),计算出一天刷4讲的时间,并对刷题量、正确率、抽查不过关的情况都做了约定,并说好今天实施,我们双方都认为在今天我们下班回家之前,他一定能刷完4讲,并且保证一定的正确率。
今天上午外婆来家里,孩子不情愿地去外婆家。11点前,外婆给我发来两条信息,提醒我过问他的刷题进度,因为他一直在刷视频,没有刷单词。两条信息前后间隔20分钟,看得出外婆很着急。
我打电话过去,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进度有点慢。当然,说之前还罗列了一些客观原因。
我回应说:没关系的,现在才10:43,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中午1:30是体能课时间,3点下课后他回自家睡觉,我4点多给他打电话,他说是在睡觉没接到,5点半打通了电话,他怯怯地跟我坦白说,一共才刷了3条,并且表达了后悔去集训营、想放弃刷题的想法。
我再次用“肯定性我信息”:崽崽能和妈妈坦诚的说出实情,我觉得我们关系还很好,不存在沟通障碍,我真是挺高兴的。
接着我问他怎么办呢?他沉默了(这时我不清楚自己是否在扔“绊脚石”——追问)
我:你现在是没上初中,等你上初中之后,那些单词对你来说很熟悉的时候,你就会感谢自己“幸亏我去参加了单词集训营”,你现在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前面我们已经积累了这么多了,现在放弃,那好可惜的。(这时我不清楚自己是否在扔“绊脚石”——分析、说服)
看他没说话,我又习惯性地提出解决办法:那我就晚一点回家,等你做完了我再回来。(这时我觉得又在扔“绊脚石”——建议)
孩子:沉默。
我:你觉得你大概多久能刷完呢?(疑惑同上,分析、追问)
孩子:不知道,可能要三四个小时吧。
我:好,现在5:30,那我就十点钟左右回来,这样你就能在我们回来之前刷完了。
孩子:好吧(好有些犹豫)
我干完手上的工作,心里有些打鼓“他会去刷题吗?还是又去刷视频打游戏了?” 害怕我的期望落空,于是我选择在饭点的时间段6:37给他去了个电话。
孩子几乎是喊出来的:妈妈,我都刷完两讲了!(听得出来他很高兴!)
孩子声音有点低:不过正确率有点低,只有80%(我心想,80%低就低一点,能刷就不错了!)
孩子马上补充道:也有几个100分!我连吃饭的时候都在刷!
我:真的呀!真是个好消息!
我赶紧连环发送表白性我信息、肯定性我信息:崽崽,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开心得要哭了(接着就真的哭了)!你知道吗,你在做一个很难的事情……那你刷完就给我打电话,我就早点回来咯!
孩子没等我说完:好咯好咯,我要刷题了。
等到晚上9:30孩子还没有给我打电话,也许他又回到游戏和短视频里去了,可我并不觉得失望,也不重要了。我觉得整件事情中,孩子凭他自己的努力,独自战胜了一次自己,体验了一次由努力换来的快乐!跟上进度、坚持很重要,这样的挑战成功经历,也很重要!
晚上10点,孩子已经刷完了4讲,完成了今天的复习计划。虽然看上去仍然是在晚上才完成,可今天孩子的体验却是独一无二的。随喜!赞叹!
我也很感谢自己今天付出的努力,体验到喜悦和欣喜。这一天,值得!这样的体验,值得我再次付出努力、再次拥有!
收获和体会:
1.权威虽然不来自于我,但权威(外婆)存在,其影响如阳奉阴违、拖延、对着干等等就大概率会发生。上周练习输出的主题是由我主讲关于权威的负面影响,而对此我是有高度共鸣的!对于孩子的配合程度,我似乎有一点点心理预期。认知,扩展了我的接纳度。
2.看见孩子:面对短视频和游戏的诱惑,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是很难抵挡的。短视频让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觉得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接一个出现成本很低,只要动一下手指就能获得。游戏的刺激、频繁奖赏也会给孩子提供成就感,哪怕这个成就感是虚拟的成就感。相反,如果要停下来,孩子的成本是很大的——失去快乐、成就感等积极情感的体验。厌恶损失是人的本性,更何况损失的是积极情感体验。
3.看见自己,身心一体:我感觉自己今天身体清爽、能量比较充沛,因此情绪比较稳定,对问题的接纳度也比较高。由此,强化了接纳情绪状态会随身体状态变化而波动这一事实,允许自己的情绪变化,接纳度的变化,对自己的“一致性”没有苛求。
4.关系大与技术:尽管在P.E.T.技巧的运用上我有诸多不确定,有“赶鸭子上架“的蹩脚感,仍然收获了孩子主动创造的积极转变。去相信孩子、信任孩子想做好、能做好,接纳孩子做不好只是暂时的,对眼前问题不扩大、不固化、不给自己制造焦虑。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孩子有问题时敢和父母说、愿意和父母说,父母有使得上力的时候,总比爱莫能助的好。
5.一个好的开始需要继续用P.E.T.沟通技巧夯实巩固。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的主动行为看成“理所当然”,把孩子的改错轻而易举地用“不错”一带而过。孩子的行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对我们父母有什么积极影响?对孩子又有什么积极影响?有的话,值得说到清明透亮、说到浓墨重彩。强化正面认知、强化积极影响,让孩子很确信自己的行为是很好,对父母有积极的感受,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值得下次再这么做,用成功去复制成功,聚沙成塔,量变引起质变。权威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P.E.T.沟通技巧能。
一点思考
通过复盘这个案例,我发现孩子能有积极转变,是因为自己没像往常那样掉进问题区,不责备、不评判,降低期待,接纳现状,平等、尊重地讨论问题。
昨天和孩子沟通中,他提到离开短视频和游戏,他会觉得无聊。那么孩子之所以在短视频和游戏里停留,是因为这些东西满足了孩子快乐、自我认同、成就感等积极情感体验。想要把孩子拉回现实世界,要从残酷的现实中赢得孩子,势必要在现实世界中提供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那么怎么样创造丰富的积极情感体验呢?我认为一是持续对孩子保持积极关注、让孩子持续受到P.E.T.三种“我信息”的滋养,二是让我们父母自己多去体验积极情感,多去回味这些感受从什么场景而来,从而拓展为孩子提供积极情感体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