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光这件事我就花了很长时间。
当我没有认清自己的时候,我会通过别人的判断来定义自己。别人都说这条路是对的,是捷径,那我就走这条路。别人都说那条路是未知的,是少有人走的路,是错的,那我就不走那条路。
可是,为什么走在路上,我并没有别人看起来那么笃定。别人怎么知道我要去哪里?
这世上确实有一辈子听人劝吃饱饭也很幸福的人。但我不是,我是自己体验才会真正心安的人。
先了解自己,再选择人生。
对于我这种人,二十岁时该做的事没有做,三十岁总会要补课,不然人生就缺点什么。
我至今记得我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说人生最重的枷锁时内心的震撼。
人生最重的枷锁,就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追求安全是好事,但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就会把人困在原地寸步难行,反而是最不安全的行为。
因为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的安全感才获得的。
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听说也见过国企职工被“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困得生不如死的惨烈状况。
别说历史不会重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现在的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你还年轻,你怎么确信这就是你最终的归宿。
如果像之前的国企改革一样,如果你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突然失业了,你是否仍能有一技傍身在这社会找到立足之处。
放弃安逸的生活,顶住孤独的压力,丢掉“铁饭碗”……这些都是放弃安全感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也是犹豫了很久才终于决定忽略沉没成本,关注机会成本,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在这个社会的角色。
所谓的勇敢,其实就是敢于放弃部分的安全感。哪怕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
我出生在一个四线小城,我至今的全部生活都在这里。我的家人朋友都在这里,我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结婚生子,我将在这里幸福的生老病死。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互联网来了,它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我看到外面和我同一个时空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站在原地,像在看另一个世界。
但我知道,那就是真实的世界。不是这世界变化快,是我太落后,快要跟不上了。
以前,60分的及格线,可能人群中百分之40的人才叫落后,今后,大数据的崛起,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都是被引导和被收割的对象,你怎么知道你不会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那个。
工业革命时代是所有产品流水线大生产的时代,所有的工作整齐划一,连人都以标准化为荣。
流水线的发明者、福特汽车的创始人老福特招工时有一句著名的话:明明需要的是一双手,偏偏却来了一个人。说的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人不需要有创造性思维,不需要个性化,只要机械化工作就可以了。
就连教育都是为了向社会输出整齐划一的标准化人。所有的人无论个性天赋,学一样的课程,就是为了毕业后直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可现在呢?现在是信息时代。所有的机械化程序化的工作最终会由人工智能取代,而且它比你做的还要好。
比如现在无人驾驶汽车的水平已经超过很多老司机。在可预见的将来,司机这份工作最终会被取代。
机器已经越来越像人了,人就没有必要再像机器了。
未来的世界,估计人只分为两种,创造者和被收割者。
当大量的体力劳动被人工智能取代,人们的剩余时间和剩余注意力大量富余,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就会制造大量的内容吸引眼球,来消耗这些剩余。
而被收割的人们,只需要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就够了。
在那个世界里,你是谁呢?是哪个制造内容的人,还是那个被消遣的人?
据说现在的美国和北欧,上流阶层对待中产阶级和底层群众就是这种政策。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制造大量的娱乐内容让民众感觉幸福,不断向孩子的父母传输自然快乐的价值观。
然后他们自己呢?暗地里紧锣密鼓地培养孩子,不断地学习充电。
这样两个阶级就彻底隔离开了,而他们的后代就可以继续作为精英阶层在未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而我现在也有同样的恐慌。
我们现在当然不会再为温饱而奔波,可我们很多人每日浑浑噩噩的生活,被各种流行的事物吸引,拿出时间和注意力,安于现状,真的感觉不到另一个世界马上到来的那种危机吗。
如果你已是个垂暮之人,你当然可以不问世事安然老去,可如果你还是个年轻人,你怎么还能闭目塞听就这样按照之前的方式生活。
反正我做不到。
我这么折腾,不是因为看不到外面的苦,恰恰是因为看到了未来的苦。
我不愿做那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看得到明天明年的利弊,看不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悲喜。
我不愿做那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看得到明天明年的利弊,看不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