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要上课,孙先生去单位不回家直接上班,自己的内心有些失落,希望孙先生能够在家陪着我们娘俩,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希望享受被照顾的感觉,不想做饭,实在没有办法了再开始做饭,如同我现在的想法,写分享能拖一分是一分,模式又重新启动了,现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是和自己的过去做拉扯的动作,看谁更强大,重新再搭建一条新路。继续分享书中的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个行为背后的语言是需要家长的觉察来发现的,今晚老师的课上内容提出:有些孩子的情绪是背负了父母很多的情绪,所以简单快乐的做自己还真是很难呢,每个人都活好自己,对自己负责就好,这也是我要做的,把属于孩子的天性还给他。把我做母亲的角色最好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中说到:当我们认为自己“好意”为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允许他接受,也要允许他拒绝,这样孩子才可以从中学习到,我是好意,不代表别人一定要接受。非常赞同这句话是因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都是为你好”,这份好给出来的是有期待,不是纯粹的无条件的爱,对方一定可以感觉出来,然后身体会做出反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妈妈的情绪稳定,夫妻关系好孩子才能活出自己,那我现在要做的功课是:修夫妻关系,学会情绪的释放。
图片发自简书App
0-6岁的孩子是靠感受来生存的,他能够感受到父母所带给自己的感觉,我经常把自己的恐惧、焦虑不自觉的传递给孩子,那是一种投射,对自己不满意才会投射到对方,感觉对方哪儿哪儿都做得不好,那是自己的问题,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才是捷径,多照镜子多肯定自己的同时,那份爱就出来了 ,坚持去做,一定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