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过东西了,提笔竟不知怎么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是少年,但是一直保持着少年的那股反抗精神,我一直觉得人就应该这样,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自己。看完电影感触挺多,因为我经历过校园暴力,刀架在脖子上面那种,所以出于某种“感同身受”的情愫,写一篇《少年的你》观后感。
影片刚开始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张陈默(周冬雨)的特写,在这里就不介绍周冬雨了,经常看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年轻的演技派,“灵气十足,青春无敌”说的就是她。言归正传哈,影片刚开始镜头前出现的是陈默的一张完整的脸部特写,她在翻译一段句子: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is our playground
她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was和used to be的意思,这两者都是“曾经”的意思
但是用used to be的话是“失去乐园”的意思,翻译下来:
这曾经是我们失去的乐园
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
这是我们的乐园
简单的一段话,颇有寓意,第一句遗憾,第二句感慨,第三句质疑,这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吗?青春时代的校园可不就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吗?同样,也是我们曾经失去过的乐园,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乐园。片头用这一幕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讽刺和映射,校园本来应该是乐园般的地方,可是就在这一幕出现没多久就发生了因为校园霸凌而自杀的事件,这是在恶狠狠的讽刺中国教育,讽刺中国不完善的教育制度和严重扭曲的中国家庭文化!
陈默说:“这是我们曾经的乐园。”然后镜头出现了几个表情,青春懵懂的气息洋溢出镜头。
下一幕就是青春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些片段,晨跑时喊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口号;人群中高考倒计时的黑板报:上课时将头埋在高过人头的“书海”里专心致志的解着关于青春的方程式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营造氛围,将观众带到这个青春校园的这种氛围中来。
接着一个主人公的背影将观众带到环境中,剧情开始。高考前夕正是炎炎夏日大家都忙着奋战高考,陈念跟一些同学给大家来搬喝的东西,这个背后是有寓意的,为什么搬东西的是这个主人公呢?一般青春期时候被欺负的人总是在一个特别卑微的角度,也是为后文埋下伏笔。跟她一起搬东西的是那个经常被霸凌的女孩胡小蝶,她一只手抬着箱子,一只手拿着饮料在喝,这个小细节很重要,人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一只手抬着东西而且是有35瓶饮料的箱子(对一个女生来说应该挺重),一只手还在喝东西。
这细腻的一幕充分的表现出了她的那种焦虑和失望吧,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然你刚开始看影片的时候是看不出来这些的,我看电影一般有个习惯就是先看剧情简介,个人认为看过简介后你才能算是稍微的了解这个电影,要不就得看2遍甚至更多才能去了解这个电影在表达什么,好的电影一遍你是看不懂的,就比如周星驰的电影,在每个年龄阶段看你都会有不同的感触。
接下来就是大家都在上课做着自己的题,突然人都往外开始跑,发生了什么?上课时间都在备战高考怎么都往外跑了?注意女主的表情变化,有点不可思议,又充满懵懂与绝望的那种眼神。她也开始向外跑,她带着恐惧走向了现实,她走向尸体的那一刻,意料之中?又是那么的意料之外,和她相同遭遇女孩落得如此下场,她痛苦不堪,绝望的望着周围的一切,她流泪了,生理反应让她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但是心里呢?
她的内心此刻陷入深深的黑暗之中。再抬头看看周围,看看楼上,一个个刺眼的横幅显得那么虚伪,中国教育!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口号喊得响亮的人!
在那时候只有她拿出了衣服披在了“她自己”身上,是啊,那个女孩多像自己,经常被霸凌,还不敢反抗,还要承受着来自这个社会的冷漠,这一刻,这个女孩就是她自己,这件事后她也暗下决心:只要不死,那就努力!逃出去就一定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