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周报,有不少同学都会把它当做一种“负担”,是周末休息前的“拦路虎”,甚至前一阵子有大厂爆出有部门高调官宣取消周报的消息。
到底周报有没有用?项目周报应该怎么写才最有效率?
今天我们就这个主题跟大家唠唠。
我要~这周报有何用?
对我工作经历有所了解的同学都清楚,我一直是比较推崇敏捷的工作思路的。敏捷里对于何时应该写文档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论断:对于传递和理解信息有帮助的文档是有益的,其他的文档都是“邪恶”的。
周报亦是文档的一种,同理:对于传递和理解信息有帮助的周报是有益的,其他的周报都是“邪恶”的。
比如,你团队里就三两个人,每天干的事情彼此都一清二楚,Leader还要求写个周报,那多多少少有些“官僚”内味儿了。
再比如,在Scrum Team中,每天都有站会来回顾昨天的任务,明确的今天的安排以及整体进度,再要求Team成员出一个周报,就有些多余了。
所以,秉承着“paper work能不写就不写”的原则,我在担任Scrum Master的时候,团队成员是无需写周报的。因为他们工作内容我都清楚,我来对外输出即可。
包括我自己在对外传达Team进展的时候,也尽量避免“写”周报,引导关注Team进展的相关人等学会看燃烬图,学会去看Team的白板--实时进展都在板上,你要“日报”都可以。
碰到实在拗不过的“领导”,我也是拍张Team白板照片,插进PPT里,3两行字补充一下就完了,用不了5分钟。
哈哈,是不是很“头铁”?
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周报既然是“老板”要的,我们在“吐槽”周报麻烦的同时,不妨花几秒钟的时间从“老板”的角度考虑考虑。
做个假设,比如你是一个100人的部门的头头,甚至是个上千人公司的CEO,你怎么去收集和下达信息?
拉群?开会?开大会?一人一句听都听不过来,记都记不住,更别谈去伪存真,支撑决策了。
怎么破?应对这个问题很自然的反应是组织分级,不同级的组织负责收集和传达相关的信息。
不同级别的组织负责人负责收集本组织的相关信息上报,同时负责把需要组织成员了解的信息传达到位。
自然而然的,工作周作为一个不太长也不太短的时间区间,比较适合成为工作汇总上报的周期。于是,霹雳一声震天响,“周”报就这样诞生了。
所以,网上戏谑的“你不写周报老板怎么合并周报呢”这种说法从某种角度上并没有错,事实的确如此。
但,如果认为老板写周报仅仅是简单的全量复制+粘贴那就有失偏颇了。
因为真的这么干,组织分级只是让信息更快的汇聚,并没有起到分层过滤的作用,对于中大型组织的决策管理者来说并没有太多帮助:信息还是那么海量稀碎。
笔者认为,写周报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汇总和提炼的过程:过滤无用信息,突出重要信息,化繁为简,达到有效向上传递信息的目的。
好的周报,能让重要信息变成“八百里加急”,迅速摆到上级决策者的案前并让他看进去,触发他的后续行动;坏的周报,也会“报喜不报忧”,掩盖一些实际情况。
但无论好坏,都应当承担“信息过滤”的功能,否则组织层级越多,周报自然变得又臭又长,不得要点。
到这里,我们基本讲清楚了,周报主要是上级用来获取信息的。既然如此,就应该花最少的时间传达最主要的信息即可。
注:当然,周报只是上级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唯一手段,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
我想大家并不是讨厌周报,而是讨厌“花里胡哨,又臭又长而又言之无物”的周报。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于团队的要求是,写周报不应当超过30分钟,而笔者自己的周报用时也尽量控制不超过1个小时。
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建议无论上下级都应当做些调查,问题到底在哪里?是记录事项过于琐碎,还是获取相关数据过于耗时,有的放矢的去做调整。至于在排版和字体上下“大”功夫,只要不是对外的文档,我认为都是没有太多必要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周报的主要功能是向上传达信息,又不得不写,那对于我们自己难道就没有任何价值么?答案是当然有。
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周报是自己一周工作的总结,可以对应自己的短期目标实事求是的做个Review,看看下周的工作方向和节奏是否需要调整。
另外,还可以突出遇到的问题,向上级寻求支援。
同时,也可以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心得和收获。你的直接上级是有责任对于你的工作做辅助和支持,从而帮助你在专业领域中不断提升的。周报毫无疑问是一个天然的官方通道道。
综上,周报的主要作用是上传信息,所以务必简洁,突出重点。所以我们才会说周报是信息传递的必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前文提到的某大厂“废除周报”,倒是博了眼球,但在笔者看来,其实是“因噎废食”了。
项目周报如何写?
项目周报亦是周报的一种,那么其作用无外乎是向项目组内外传递项目状态,必要时寻求支持。
如何简洁快速的完成项目周报呢?今天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大家5~6页纸搞定。
大的原则还是精简篇幅,与立项报告类似,让阅读者不一定要通读全文,当获取了自己足够想了解的信息,就可以离开。
第一页:“无需更新的”项目概览
这页就是项目立项通过时的相关项目信息。项目经理通常无需在写周报的时候更新。那么为什么还放这一页呢?原因有二:
其一,对于项目周报阅读者来说,可能对于项目并不完全了解前因后果,这一页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好的进入项目场景。比如在多个项目的过堂会上,需要看的项目可能有十几二十个,哪记得住那么多项目的具体目标和项目里程碑?有这么一页就有了上下文,后面的讨论就更加有的放矢。
其二,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也不失为一个Review项目整体目标的机会。项目经理的日常工作通常比较琐碎,很容易忙于解决具体问题而忽略了项目整体目标。在忙碌了一周,开始写周报的时候,哪怕不用更新任何一个字,快速过一眼当初立项时的项目目标,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算是一个提醒自己不要让项目跑偏的好机会。
第二页:项目整体状态和当周进展
麦肯锡告诉我们结论先行。
所以这一页开始应该直接了当地把结论告诉阅读者:项目状态是否健康。
通常我们使用的是项目状态晴雨表。项目经理需要根据项目情况挑选唯一一个天气标识来表示项目状态:
先简单解释一下各个图标的含义:
晴天:一切顺风顺水
晴转多云:有部分与项目计划有出入,但项目组可以通过调整和调动组内资源追上进度
多云:与项目计划出入较大,需要外部资源支持
暴雨:SOS,需要尽快决策是否提前中止项目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之前我们用过红黄绿的三档状态,大老师你为啥要加一档,你不是一贯崇尚简洁么?
因为不够细,可能会产生误解。
报告是给“老板”看的,就需要从老板的角度去考虑。
我们假设用的是绿红黄三个档位来标识项目状态。如果你是老板看到项目状态全是“绿”的,会怎么想?一定是你们项目目标设置的太保守了,没有挑战呀。
随即会很自然的认为黄色是正常情况:这样项目目标有挑战,你们赶赶进度都能回来。
这样,就很容易忽略那种确实需要外部支持才能够把项目拉回正轨的情况,错失了调整机会。只有爆红灯了才觉得“悔之晚矣”.....
所以实操中我们使用4档状态比3档效果更好:
如果项目整体状态是1,2档,后面的内容就可以不仔细看了,项目组自己可以搞定;
状态是3档则需要仔细了解一下项目组的困境,给予额外的支持;
4档则需要迅速决策,及时止损。
以上项目状态图标就是我说的结论先行。其他内容(包括后续几页)都是佐证结论的。
首先第一个论据是项目时间线。举例如下:
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时间是唯一没有任何争议的度量角度,所以“项目时间线”是最容易让阅读者掌握项目整体进展的方法:需要与整体状态自洽不冲突。
如果与相关里程碑的日期有较大偏差,项目整体状态仍是“大太阳”,则需要项目经理做出解释并给出能够支持这个结论的事实依据。
所以这部分也是给项目经理一个对于项目整体进展评价的思考机会。
这页剩下的没什么特别:
本周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果,下周规划。
简明扼要。
以上就是第二页的内容。对于项目细节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人,看完这页是不是就可以“走”了?
第3~5页:项目关键指标情况
对照第一页的项目目标,将当前项目关键指标的达成情况做一个展示。
通常这部分是最容易跑偏的,做成花里胡哨,长篇累牍。所以我们实操中的要求是:只放与项目关键指标情况的内容,其他数据仅作为辅助说明使用。严格限制篇幅。
毫无疑问,这部份也应该是整个周报里面比较耗时的。建议项目经理去思考如何更高效的获得相关的指标数据,最好能做到可以实时获取。否则写周报的时间可能大多花在“等”数据上,你的周报30分钟肯定搞不定啦!
第6页:项目风险及应对
常规操作,也不做过多解释。填表格。
项目有风险,需要及时应对。所以,这一页也必不可少。
特别是项目是“多云”状态,应对措施需要借助外部资源的时候,这一页需要把相关诉求讲清楚,才能更及时的获得项目组外的助力。
行笔至此,史上最简洁项目周报完成!鼓掌撒花。
如前文所述,虽然周报上报信息是单向的。但周报阅读者,特别是Owner或者Sponsor都可以针对周报内容和项目组有互动。
比如对于项目整体状态的判断是否同意,对于项目风险及其应对方式是否认同,从而给项目组一些指导建议甚至给予项目更多的资源倾斜,让项目实施更加“顺滑”。
最后,想说的是:项目是一种聚焦目标的组织形式,目标感需要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即便是写周报都应该紧盯项目目标,传递真正有用的信息,周报亦不能“范围蔓延”。
我给大家提供的项目周报模板远远谈不上完美,希望抛砖引玉,大家都去想想如何让项目经理们把时间花到真正有用的地方去,而不是在papaer work上耗费精力。
今天周末,项目经理们,你的项目周报写完了么?Happy Week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