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韩寒,特别是在我高中时期。
那个时候blog开始火,每次去网吧我都会看他的更新。他仿佛找到了一个释放他破坏力的场合,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树立我价值观的榜样。而我最好的朋友,很看不惯韩寒针砭时弊,不成体统,大放厥词的泼辣,于是总跟我抬杠,总搜集论据,久而久之我们两个一起追韩寒到现在。而且这一次《乘风破浪》,明明约好一起看,我这个最好的朋友按捺不住寂寞终于先看为敬。
韩寒大概是都要给自己的电影起这样四个字四个字不知所谓故弄玄虚的名字了,看我~我也会四个字四个字地说话,我还会给这电影改一个更实在的名字——《小镇青年》。不就是镇上几个小伙,领头的操着台湾腔,想做的是蝙蝠侠,喊警察要喊阿sir,还有一个乌托邦理想,不伦不类的。很容易想起《难兄难弟》,父子隔阂,还没发迹的大佬,主角的老好人属性。我记得韩寒是有抄袭洁癖的,难道在片尾感谢了一干电影就不算抄袭了吗?除了故事梗概,在邓超穿越之前回顾一生的那段,也是模仿《干杯》MV,但我猜韩寒是事先跟阿信通了气的。嗯咳,也就是说,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是借鉴来的。
片中还有一些生硬的地方引起了我的不适,比如他们在天台喊——“我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的时候,我是摸不着头脑的。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台词,也不知道韩寒是为了向成长的彷徨和无奈致敬,我只是单纯觉得,单纯不知道这是用意何在。一句意味深长,格格不入的呐喊,放佛这部电影就比到此为止我感受到的深刻了。
不得不说电影的配乐都很好听,韩寒还挑了一首非常棒的老歌《在雨中》做主旋律,其他的歌儿很民谣,很情怀,很符合电影的调性和尿性。话说回来,韩寒的电影总会有一个带着悲剧色彩搞笑的傻子,一个粉红发廊卖艺不卖身的姑娘,但我最喜欢这部里面张本煜的表演,觉得他是万合天宜那伙人中最有电影质感的。
说了看《乘风破浪》让我想起《难兄难弟》,回来我又看了一遍《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的穿越是因为天文奇观,所以更有奇幻色彩,通篇的《六月船歌》也很好地烘托了神秘的氛围,所以调性跟《乘风破浪》本身就不一样。电影一开始,交代父子矛盾,当梁朝伟数落坐在摇椅上的老爸“你已经过时了,所以你一辈子捱穷,你都七十岁了你做过什么,你白活了”,这么刻薄这么有洞察,偏偏来自一部二十多年前的电影。因为这个矛盾我们能够感同身受,后来梁朝伟认识了年轻时的老爸,和他经历事情,所有情节都是为了让梁朝伟重新认识老爸,通过老妈通过邻居通过外公,所以这样的认识是有说服力的。主角慢慢被老爸的价值观感化,接受他理解他,并且感受到父爱,我们才会被触动。反观《乘风破浪》,父子矛盾来自于邓超的职业选择,来自于老爸脾气暴躁总是踹他,穿越回去之后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父子关系的改善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乡村爱情乡村帮派乡村彷徨的段子,醒来之后对老爸就冰释前嫌了。这大概就是抄袭的弊端,因为根本就不准备讲一对父子的故事,那么开头和结尾为什么要以矛盾和解决矛盾来呼应呢,反正我是觉得没什么逻辑。
我想00后10后渐渐开始认识的韩寒已经和我有所不同。他们应该知道他曾经是个作家,还间歇参加赛车,但他主要是个拍电影的,混娱乐圈的,跟聪聪有交情的,微博上讲段子逗弄粉丝开心的。我猜大家都招架不住一个聪明人的讨好,韩寒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吧。
现在看来韩寒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讨人喜欢,而且他的做法从来不着痕迹,不如其他交际花张牙舞爪。
他以前在书里得意地说算命的说他终身桃花,当然,人生顺遂的原因可不仅凭讨女人喜欢。最早看到南周的记者说韩寒本人谦逊温和,与他的文字风格迥异。他能够潇洒地化解干戈,比如高晓松,还可以站着赢得有钱人、有权人,有名人的赏识和拥趸。嘿,我吐槽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就再不买韩寒的帐了。韩寒是很多人少年时期的精神领袖,因为他那时候一些不着调的言论,喜欢他的人会对他一直不离不弃。而且呢,他虽然说不好一个故事,但他总能说好一句话。即使我不待见他的故事,也会因为他的那句话而喜欢他,这大概就是讨人喜欢的人,与生俱来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