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拥有大量物质财富的大佬,除了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外,跟普通人的差别究竟在哪儿呢?物质财富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持续不断地交换获取来的。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别针为什么能够通过多次的交易换到别墅?因为每次一交换的过程都能满足对方的需要。那些跟你交换过的人知道跟你交换不会吃亏,就会产生「信任」。这种信任,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跟你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在做一件事情时,一定要问自己:我做的这件事,是在「积累人脉」,还是在「消耗人脉」?是成人利己,是利他,是共赢,还是损人不利己?
比如,你每天看到我写的内容,里面的某些思考或许会对你当下遇到的难题有些许的启发,这就是一种利他,是一种积累人脉的过程。在这种利他背后,我每天通过读写,也在持续提升我自己的认知,这样的分享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利己,这就是共赢。
当然,在你的朋友圈里还躺着另外一类人,经常性地发广告,一发就是好几十条,达到刷屏的效果。你原本想着看看别人的朋友圈,他的刷屏侵害了你的权利,于是你就会屏蔽他,甚至是拉黑。这类刷屏的做法,就是消耗人脉资源,纯粹的利己。
所以,积累人脉,背后是一种利他思维。如果万事万物都极致地利他,是不是就意味着积累的人脉越来越多呢?答案是否定的。
曾经有一位朋友,会找我帮一些小忙,毕竟只是顺水推舟的事儿,也不会太麻烦,帮了就帮了。随着帮忙的次数变多,这种帮忙对这位朋友来讲形成了路径依赖,帮忙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我当前的事业发展方向没有任何助力,是纯粹地消耗。
这种损己利人的事不是长久的买卖,说白了就是对方在占我便宜。从对方的角度看,他干的是消耗人脉的事儿,并没有利他思维,人脉关系就这么伤了。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为了自己阶段性的目标而利他,短期看是共赢,长期看是利己,只不过这份利己背后全部都有利他的影子,这就是「得道多助」。与之相反的做法,就是「失道寡助」。
价值观相近的人为什么能够长远地走在一起?因为彼此走的道路相通,彼此在各个阶段的利益交换都可以实现互补。这种利益层面的价值交换实现合作共赢,才是维持关系的基础。
而价值观不同的人,交集往往会比较短暂,各自想要达成的目标不同。只要短期的合作共赢实现各取所需,彼此在对方那里留下较好的口碑,就够了。毕竟,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