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目送,对时间的无言。”龙应台如此总结《目送》一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身为母亲对儿子渐行渐远的无奈,身为子女对父亲离世的悲痛,对母亲病重的殇痛,身为朋友,对友人关怀的感恩。
在《目送》一书中,最后一部分对父亲离世的悲痛给我的震撼最为深刻。一位倔强了一生,要强了一生,拼搏了一生的父亲,到最后的要人帮助,在轮椅上了却一生的父亲给了我一种极大的伤痛;看着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面前一点点从意气风发变得双目失神的无可奈何,作者的经历与我又是何其相似。
嗷嗷少儿,殇孤惧单。初为学生,初到学校,在我不愿上课时,是我爷爷陪我坐在教室陪我上课。在他的陪伴与劝解下,我战胜了恐惧,留在了教室。从第一天爷爷去卫生间也要拉着他,到在校门口与他笑着挥手告别,其间爷爷付出了多少努力。从我第一天上学起,他便一直送我,从送我到学校,到后来送到村口,到最后送到家门口,直到他离开我后自己一个人上学时的害怕到适应。
还曾记得他病重时,我在他床前撒泼打滚让他送我上学,他拖着病重的身体,为了我又一次站起来送我到了村口,那是最后一次送我上学。也曾记得一年级时拿的第一张奖状,奖金只有七块钱,但是爷爷把那个红包藏了起来给了我五十块钱,当时只兴奋于有了更多的零花钱,却缺失了对对一个耄耋老人心灵的贴近。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位老人对这张属于孙女的奖状的重视,那是一位爷爷对孙女的赞扬,那是一位爷爷引以为傲的资本。后来奖状拿了无数,奖金也在提高,可是已经没有了那位收藏奖状的人了。
看了作者对父亲离世时的目送,我很心疼同时也很羡慕。因为她是幸运的,她还可以目送着父亲离开,她还可以见父亲最后的一面。而我显然没有作者的幸运。
爷爷病重,而我因为贪玩和堂哥去爬山,回来看见无数的人聚在我家附近,堂哥放开我的手飞奔回家,而我一个无知的小女孩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回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进门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好痛,迈着我的小短腿跑着要找爷爷,进到爷爷卧室的时候,我看到好多人围着爷爷。我无措地哭着,哭着要去拉爷爷的手,告诉他“我害怕,这里好多人。”也正是因为哭声让堂哥注意到了我,一弯腰把我抱了出去。我看到妹妹蹲在水沟旁哭,我走过去也蹲在她旁边,撕心裂肺地哭着。
天在那一刻无比阴暗……
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无知无措,浑浑噩噩……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但那一刻心不知道怎么就空落落的。
在我泪眼朦胧看不清楚的时候,我看到有人从我们旁边跑过,抬头看见堂哥一边跑一边擦眼泪,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哭,于是我哭得更伤心了,我好像懂了我再也看不到爷爷了。
“像海上突来的闪电把夜空劈成两半,天空为之一破,让你看见了这一生从未见过的最深邃的裂缝,最神秘的破碎,最难解的灭绝。”我想这句话更能代表我当时的心境,回来见到的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这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
我害怕鬼,我害怕棺材,我害怕僵尸,我害怕一切跟葬礼有关的东西。但是当时我在爷爷棺木旁铺的床上睡到爷爷出殡。我不在害怕那冷冰冰的棺木,我也不怕会从棺材里爬出来僵尸,我好像觉得睡在那里,爷爷醒了,我就可以第一个看到他,在那里,我有安全感。可是终究是自己的美好愿望,于是“我只好相信:蜡烛烧完了,烛光,在我们心里,陪着我们,继续旅程。”
如今我已完成爷爷对我的期望,考上大学。可是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却只能拿着一柱馨香与你分享喜悦。
“子欲答,而亲不待”这又是何等的遗憾与缺失。举翼四散飞,衔草学鸦哺,还顾已空巢,徒留满心忆。
这是一位最后一句话也是在为我着想的爷爷,这是一位为了我一再坚强的爷爷,这是一位可以为我付出一切的爷爷,这是一位陪我从牙牙学语到健步如飞的爷爷,可是这也是一位让我连再见也来不及说的爷爷。
但是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不在执着于对爷爷的不舍,因为我相信始终陪着我。而我更懂得了对于生死的态度。也更加懂得了珍惜身边人。活着时请好好善待他们,那么死后又何须苦苦懊恼。与其在死后极尽奢靡,不如生前善待他们。
因为我们相信烛光,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