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两件真实的事吧。
一件是我的大学最后一个月。原本应该会相对简单的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却因为班长的一时疏忽,而导致变成了最后一个拿到班级毕业课题的人,由于前面的班级基本把好的,或是相对简单的毕业设计课题给挑走了,所以我们最后所剩下的就是那些他们不想挑或是做不来的课题了,当时我们也埋怨班长,但面对这些几乎接触都没接触过的课题,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挑下课题,但面对课题,实在无从下手,因为新课题真的没有学过,我们该怎么做呢,必须从头开始学,找一本新的教材,从第一页开始学起,从每一句语言开始学起,从每一行代码开始敲起。 早上很早就起床,然后便匆匆开始做起来,一会就到中午,一会就到晚上,也没有人提醒着吃饭的事,直到自己关注到时间才发现离吃饭时间已过去很长时间了,于是急匆匆去吃饭,回来又开始做起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错误,一次又一次的调试和重写,终于开始显现一点作品的样子来。最后的毕业答辩顺利通过,学位证书顺利拿到。但这一次的经历却让我久久无法忘怀。走上社会,不知是再也没有找回当初那样的激情与投入,还是没有了那种紧迫感,所以越是怀念那段时光。
另一件是我一个大学同学的事。他跟我们做了三年浙师大的同学,后来又读了两年的浙大。大三年浙师大中,我们的关系还有一个同学,三个人的关系数最好,但我与另一个同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上,班级上。而他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院里,活动上。那时候的他,不说神龙见首不见尾,但也经常看不到人,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学院里搞了个什么自创的公司,跑市场,做管理。平常的学习只能说过得去。后来还是顺利考上了浙大。在浙大的两年中,他变得更加的特立独行,变得真正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每天把自己不是扔在各个大街小巷中,就是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而最应该出现的教室里却经常看不见人。最后一次的毕业考,事关能否拿到学位证书,要知道是浙大的学位证书,多少人可是梦寐以求的,怎会轻易不要,但他却依然在这最后一次考试中,只进去了几分钟就出去了,另一个同学,也是同个班,同个考场,听说,等他出去后没多久,他也跟着出去了,直叫当场监考的老师吃惊得不得了。我的这两个最好的大学同学兼朋友,竟然都以这样相似的方式结束了大学生涯。而我,却在自己的大学中依然拿着好的成绩,拿着各种奖学金。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创业,做到了经理,一次,曾经的一位他的浙大的老师去他公司应聘兼职,而面试官就是他,当时的场景,想想也觉得尴尬和好笑。到如今,他更是承包下一幢大厦,做资源整合,事业做得有声有色,而另一个同学,现在在做投资,开超市,也做得风声水起。只有我,似乎相对默默而平庸。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拥有终身持续成长的能力,但我从这两件事上,发觉或天生或后天培养的一些品质却对一个人终身的成长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长的是这一生想要追求的目标,短的是未来工作的样子,再接着想要读的大学,高中,甚至是初中。再小了,就是对于每天,每个学期目标。长远的目标意味着希望,短期的目标意味着动力。曾经有一个寒假,做目标制定,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将来作了规划,效果很好,但后续的跟进就做得相对差一点。我的毕业设计是一种短期的目标,以前做的三天两夜就是很好的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所以孩子在这种紧迫感下是会被逼出来的,所以成长也最快。而我同学是一种长期目标,心中永远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所以之前的任何都是为那个未来梦而做的铺垫。我与我同学的差异在于对于未来看得不够远,眼睛只盯着眼前,眼前的荣誉,眼前的成绩,但是却忘了我们终将要走上社会,什么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我们却考虑得不够。所以,我在总结自己的时候,有一句是这样讲,叫我们缺乏的不是努力,而是眼光。其实,正是眼光才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格局。马云,在创业之初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坚持自己的眼光和判断,终于让他在这个时代创造未来。
二、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勇气。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个新到一个学校的男同学,由于不适应新学校,新同学,就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但又惧怕父母的责备,于是就撒了个谎说在回家路上被人抢劫了,书包被抢走了,但实际上是自己把书包扔到了路旁的垃圾筒里。可以想见,这个孩子面对挫折或困难的能力是很低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将来面对社会的时候,也只会选择逃避,退缩,而最终一事无成。当我面对那根本无从下手的课题时,也实在想放弃,但现在回想,坚持下来后的成长一定比放弃来得大得大。再如,我同学用巨额资金包下当时还处于筹建区的大厦时,也产生过心虚,害怕,但看现在,困难越过其实就是更大的阳光。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比较娇生惯养,害怕困难,受不得半点委屈。所以,尽可能多的要让孩子多面临困难,不畏惧困难,战胜困难,让孩子什么多接触一点,尤其要多接触社会,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拥有更加坚强的心态。
三,磨练孩子的耐心
我在七月份阅读课上讲过,不仅是《青云志》中的胖师傅让张小凡砍竹子,还是《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让孙猴子学七年基本功再教三年的真功夫,都是在磨炼他们的耐心,吃得苦中苦,方为为上人,其实讲的并不是苦,而是吃苦时的一种过程,对于不断吃苦的一种坚持。比如,我的一个月的毕业设计就是一种相对漫长的坚持过程,再比如,我们第一次夏令营就是一次很好的磨炼耐心的机会,目标单一,过程重要,虽然看起来枯燥乏味,但正是因为这种枯燥和乏味,对于坚持下来的同学才会有质一样的飞跃,所以我们那一期的夏令营也是最让孩子成长的一次夏令营,后来几次,我们反而把事情想得复杂了,多了,所以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如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