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有个话是这样说的,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但是萍水相逢,13亿国人里我们的每一次相逢,又何止是万里挑一。千万概率了吧,我们每个人只是给自己一个:哎,我觉得我要珍惜你,或者你就是我的命中注定这种想法找个坚决的借口而已。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不管这个灵魂有没有趣,至少它都是不可替代的。人受到教化会变得聪明,高雅脱俗,人收到恶俗熏陶自然也会变成一个恶俗的人,甚至低俗无比。人都是一个会被环境影响的个体,因为人有社会性,他无法离开人群独自生存,这样其实是变相削弱了自己的生存实力,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更多思想火花碰撞下的进步,可以求生,不会求死。人很聪明,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会发扬,恶会发展。
人性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古代开始就有很多先贤大神说了自己的看法,孟子说它是本善的,荀子说它是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他们都有各自的观点理据。在我看来,我是比较支持告子的说法,其实人性并无善恶之分,只是对一个出生世上,什么都不懂的婴儿。你告诉他这是好的,他就会认为是好的,当然还有言传身教。因为一个会理性思考的人已经懂得观察人的行为和他本身说的话是否一致了,我相信即使是孩子,也有这样的基本洞察力,不过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足够高的心智,能洞察人心的善恶真假。这也得受过教化和有强大的思辨能力才能做到。但大多数情况下,你告诉一个没接触过时世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的孩子,自己对善恶的分辨,如果那个人是这样去践行自己的世界观而小孩又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人和外界事物,最大的可能性是受这个人的影响,被他的价值观影响。这事实上也是一种教化,然而,这是一个恶的教化。如果一个恶人从小教育孩子去行恶,做人类道德所不容的坏事。以恶为常,小孩子根本不会觉得自己做的是恶,是不好的,是因为他自成长的时候一直没有得到正确完整的信息量,与外界建立起足够多的联系,连对比都没有产生,怎么会有所谓善恶的分辨呢。有白天才有黑夜,要是一个人偏向哪一面过度了,最后都会失去分辨白天黑夜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终生都被关在小黑屋了他也根本不懂得光是什么。在它眼里,生命就是漆黑一片,行动都是靠摸索的,或者他练就了敏锐的双耳和猫一样的视觉也能帮他更好的生存下去,因为人性的善恶是根据环境的熏陶形成的,求生却是所有生命的本能,所以人才有进化之说。除非是刚出生的婴儿毫无反抗之力,但我相信内心深处,谁都是求生存的,因为活着才能享受世间的一切美好。
人的本性就类似人的灵魂,但人的灵魂却不仅只包括本性,还有后天学习的一切让人的灵魂不断得到知识的充实和生命的升华。这也是人活着的时候的追求,追求幸福,追求快乐,人会被美好的事物吸引,而为什么有人也会被恶的一面吸引?因为有时候得不到美好,或者被压抑太久,会产生相反的扭曲心态。是一种心理疾病,而一旦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和行恶复仇的快感一旦形成就会在日后的生活里不断的生根发芽,扎根生长,使人远离自己善的本性。恶人成群会更恶,从善如流的人活在光明之下,两种不同的生命轨迹,他们都在享受着不同的快乐,最后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生来我们是平等的,但最后,却因为不同的行为导致结果的不一样。
从前,我认为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其实是不对的,其实只是有一部分的人这样做。更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否正确,甚至明知是错误的也要继续,人会被环境的局限而出现信息偏差后价值观,世界观出现偏差,这是没有渠道了解更广大世界的人群悲哀。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欲望,欲望就是原罪,会随着时间和经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无法自拔,恶是一种欲念,在人的内心扎根在最深处,一旦见风就飞速生长。很少成年人会完全的断绝恶的欲念,因为和爱欲一样,喜怒哀乐一样,人的情绪,就是一种被外物所影响的标志,人有了情绪就会做很多不理智的事情。人其实是非理性的动物。从孩子就能看出来,小孩子很难抑制自己的贪吃好玩,其实成年人也一样,只不过在成长里转化成另外一种更深层的追求而已。这也许有是刻意抑制的结果。但追求幸福,进步,快乐的天性是很难压抑的。这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动力。有这些动力的基因让我们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不然人类早就灭绝了。得到多助,灵魂的善恶不需要太多评判,一个高尚的灵魂不会是恶的载体,而是渊博,求知的个体,这样才有存在的意义。
真正的善恶不在人心,而在于整体环境的规则。但现实时间,规则已经划分,我们从善会比从恶得到的更多,除了那些被恶和欲望束缚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