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吾身-《精进》day3

今天私塾的学习知识点爆棚,内容丰富不说,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明显的方法论实操指南集。每读完一个知识点,我就像被电了一下,原来我的层次在这儿啊…果然,学习之路道阻且长。

第一、原来我只处于解码的第一段。

自从开始自我学习,我便四处找寻知识的源泉,从百度阅读到蚂蚁私塾,从分答到得到,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尝试、检测、评价、毕竟是第一次接触网络化自我学习,总想赢在起跑线上攀个高枝儿,少走弯路。运气好,我选对了。

每天我都接收大量的知识点,利用业余时间和暗时间充分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时间的消耗和课程的累积,我获得了成长的满足感。但好景不长,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学习疲倦感开始反击,学习动力也逐渐减弱,但是自己却很难理顺根因所在,不禁问自己“我到底学了什么,怎么越学越迷糊了?”

今天我才终于明白,原因在于我不是一个好的学习者,我只处在解码的第一层——听懂、看懂。

看完一本书,我以为我懂了,实际上我也确实理解了书中的观点和道理。听完一堂课,我以为我学到了,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甚至我之前就学过。但是,我没有进行深度解码,也就是没有去挖掘或者说看不到这些知识跟我相关的价值。接下来我就停留在解码的第一层,然后走向下一个知识点。等我回过头来想解码第二层的时候,环境变了、记忆变了,即使知识点没变,但我已找不回当初学习的灵感,想解第二层码比之当初反而更难了。至于第三层,我只能跟自己说:呵呵。

第二、原来我只会一种学以致用的方法。

也不能说我自己学习不够努力,至少我还自发地采用了写作式操练,通过学习-延伸-记笔记-投稿-修改的方式坚持每天投稿一篇笔记。但是,就此止步了,我没能去探索游戏式操练的可行方案,即使之前学了很多关于游戏化的好处,这就是上一点提到的我没有进行第二与第三层解码。至于第三种设计式操练,我也只能对自己:呵呵了。

第三,原来我只是让知识实现了物理堆积,没能产生化学反应。

表面上我学习堆砌了很多知识,也能凭着记忆力背诵一二。但是这些知识对我来说却是孤立的,由于我还无法洞察知识背后的“深层机构”,就谈不上有效融合和举一反三,实际上我应该算是一个低水平学习者,因为我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很难运用复合型知识。从根本上来说,我既没有做到将事实的本质剥离于现象本身,也没能做到向其他领域进行延伸和迁移,所以,我并没有让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知道了问题症结所在,虽然心里不舒服、不服气,但是必须得承认和面对现实,关键不在于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关键在于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往上爬。

一说解码,现在我仅处于第一层,站在这个角度看第三层会觉得比较难,但其实把三个层次联立来看,我发现关键其实在于第二层。比如私塾举的游泳的例子,你是先学会了游泳这一技能,还是先想去水里玩儿才想去学游泳?我想大多数人会是后者,你要学习一项技能,或者你打算学会一项技能,关键难点,其实在于你要明白这项技能对你的价值。如果这项技能是你安身立命的本事,再难你也会学会的,比如杂技演员、驯兽师、飞行员、跳水等;如果这项技能对你来说可有可无,你很可能就学不会、或者说学不好,比如书法、画画、乐器。这里学的程度当然跟技能难易度和个体资质有关,但是我们这里讲的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所以切勿钻牛角尖。

因此,找到价值链接所在才是关键,效仿和践行是水到渠成的。就我的学习过程来说,学习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的知识对于我的工作就是高度相关的,运用好这些知识,就有可能提升我的工作能力、效率和业绩,最后帮助我获得晋升。当我明白了这一点,在学习的时候我就会主动寻找价值链接,然后“功利”地进行解码。

二说致用,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是立体并行的,并没有高低先后之分,它们是一套组合拳,见招拆招、伺机而动、强强联合方能高效制敌。所以,目标很简单,就是从尝试开始,争取做到熟练运用。既然我已经有了写作式操练的基础,那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游戏式操练和设计式操练硬生生地应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快速试错的方法,制造最小可用品,通过持续反馈来不断优化应用方案,实现自己熟练技能和为组织创造价值两个目的。

比如,我会站在游戏的角度来重新设计员工绩效考核,设立荣誉体系、意外奖励、量化升级任务等,通过与员工的反复沟通,快速试用,根据试用结果再慢慢改进。

三说融合,要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蔡叔已经指了一条明路——洞察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那我应该怎么做?我想到两个方法:

一是先简单链接,我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强迫自己使用电子笔记工具记笔记,遇到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即使有既定文稿,我也要求自己重新用自己的语言来输入一遍,决不允许复制粘贴。然后,借助电子笔记工具,我在学习到新知识点的时候,就会用搜索的方法把以前学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联立学习。由于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学习同一知识,因此很容易找到不同学科的共同点,也就找到了同一知识在不同应用背景下的“深层结构”。比如经济学中的“不耐”和管理学中的“激励”就具有深层结构的关联——人对未来的预期。

二是力求主动关联,在养成简单链接的学习习惯后,要在实践中培养主动关联的习惯,遇到一个现象、一个任务或一个行为,多想想其本质。我们要尝试找到其背后的根本逻辑,再运用有关知识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任务或行为,有时往往能找到多个知识点的链接,这其实就实现了知识融合。比如孕妇下跪跳楼事件,初始我们会义愤填膺骂家属或者骂医院,这是恻隐之心、人情使然,我们天然会站在“弱者”的一方,可以理解。但我们要学会寻找其背后的逻辑,医生为什么不给她剖腹产、家属为什么不给她剖腹产、丈夫为什么不给她剖腹产、她自己为什么不事先选择剖腹产、她决定要剖腹产时为什么不取消对丈夫的授权而采用剖腹产,如果能弄清楚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对整个事件的理解就会更加客观、真实和理性。同时,我们还会发现这个事件与法律授权、医疗制度、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关联。如果完成这个主动关联的过程,我们就成功地用一个独立事件关联了多项知识,那我们就很有可能找到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让知识发生化学作用,实现有效融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先做起来,敢于试错,提高认知,高效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4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只有最后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 ...
    Emma在路上阅读 1,188评论 0 0
  • 一个优秀的学习者,知道如何把一项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一个卓越的学习者,有能力跳出学习本身的框架,通过跨界融合来...
    李文强bryan阅读 1,340评论 0 5
  • 昨天在得到听书,一本《拖延心理学》,结合之前听的一本叫《让大脑自由》,得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启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
    哼哼乐阅读 282评论 0 1
  • 疲惫的寄生生活 等我老了,我一定要找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独居。说什么也不要别人来参与。 我已经对自己恼羞成怒了。
    张婧桐阅读 136评论 0 0
  • 走入婚姻,走入坟墓,有了家,又多了一个小祖宗啊,每天工作家庭每日没夜焦头烂额。被好多东西绑架,告诉你家务该做了,孩...
    木棉_5e2a阅读 3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