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罗辑思维,是万维钢解读的莱恩霍利德所著的《巨人的工具》中的一篇“画布策略”,讲的是怎么当学徒。
他举例说: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帮他完美地完成了一项很重要任务,其中学生为其多次试验,积累和数据,总结了试验结果等。但导师在他精彩的演说中完全使用学生的劳动成果,时却丝毫没提学生的名字,而是把功劳全归功与自己。学术界师生这方面的事还真挺多。又比如“清道夫”为名人服务,却被忽视了努力。这种看似不公平的事,当然会让人气愤,但霍利德却说:不妨把所有功劳都给导师。所谓“画布策略”就是别人画画,你给人家提供画布。画里也许有你的功劳,但你只是个提供画布的,这就是学徒该做的事。他认为你已经得到了你该得的:一个与高手接触和学习的机会。你就是要帮助那个人,给他铺路,让他能把事情做得更漂亮,还应该高高兴兴地把所有功劳都让给他。这是一种投资,他会欠你一个人情。还说,你在给人铺路的时候,你也在左右他人的前进方向,而且这种学徒使命是贯穿始终的,无穷无尽的。
霍利迪说,学徒这个工作的逻辑是什么呢?
第一,你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重要;
第二,你这个不谦虚的态度就不对,你的性格需要磨练;
第三,你从学校和书本上学到的那些知识,要么过时了,要么根本就是错的,你需要第一线高手的真知灼见。
霍利迪说,“画布策略”的关键是在工作中给人帮助,给人铺路,让别人能把事做得更漂亮。
根据以往的经历,觉得学徒的画布策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有我自己解读的角度。
十几年前,我是刚刚走入社会的“小白”,虽然当时学历不低,专业也亮堂,人力部领导把面试成功的我分去了企业管理部,做起了一名体系员,工作抽象而不切实践,自己对体系也知之甚少,部门领导也对体系不重视。我便成为部门里“2”。常常被领导安排去做一些小事,微不足道至自己都觉得无趣。企业常有上级部门的调查问卷和不同方面的调研需及时回复。在入职3个月后,领导安排我市级有关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调研材料,当时不知哪来的勇气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在档案室查阅了企业近几年的归档材料,算是完成此次调研数据和报告。这次临时任务让我明白了企业的由小到大的发展,对公司领导的扩张策略极有信心,成为踏实的小粉丝。主管部门对调研报告很满意,与会间给予企业点名表扬,总经理回头询问报告的事后,重新我安排了我的工作,成为集团公司方案制定小组(简称“四优办”)的一员。
在“四优办”,我是资历最浅的,说白了就是为七名副总提出的企业改革方案做基础摸底和预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他们也知道我是“小白”,将方案改进的想法尽量说得详细,而我对下属4家分公司的不同情况进行测量分析,从而调整考核指标,以便各个分公司都能在成本、消耗、费用、盈利上跷跷脚能够得着。这项工作使我迅速了解了每个分公司,他们的财务数据了不指掌,修订四优方案从未出现过我的名字,我就是那个拿画布的人。但这个并不重要,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在短的时间内,我结识了很多人,通过与他们对方案的探讨,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也让我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完美结合,为我一年后竞聘集团部门经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几年过去了,我换了企业,在企业无论哪个岗位,一直怀着学徒的画布精神,它为我打开一次次晋升的门,获得公司董事长和同行大佬的认可,为自己累积了良好的为仁品质。今天,我站在了教育的平台上,依旧怀揣着谦虚、敬畏之心,向教育名家、教育前辈、向教育名著致敬,当好学徒,也是一种不带功利的自我修养。对高手难道不应该礼敬吗?对事业难道不应该奉献吗?不计功劳,难道不也是气度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画布策略让我重新来审视自己的职业成长过程。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实施画布策略的平凡的人,平凡的清道夫在工作上帮助他人,给他人铺路。不选择捷径,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认真、踏实地工作,积以时日,把梦想变为现实,事业获得成功。也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企业不断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消费者的清道夫,为消费者提供了好用的“画布”工具,提高了消费者的效率,从而促进了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画布策略从个人到企业具有普遍适用性,知道或了解这个策略比较容易,从知道到得到之间还有做到这个行动,正是由于大多数个体或组织做不到知行合一,做不到“利他”,所以只有少数的个体或企业做到了基业长青。
最后,把稻盛和夫诫勉年轻人的话分享给大家:“勤奋工作,满怀感谢之心,思善行善,真挚地反省,严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炼心志、提升人格。换句话说,全力以赴去做好上述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之所在。我认为,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