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精英  普通人

·精英能够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而普通人处处使用简单的形象思维。

·精英探索未知,而普通人恐惧未知。

·精英能从长远打算,而普通人缺乏自控力。

·精英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而普通人认为别人应该跟自己一样。

·精英拥抱改变,而普通人拒绝改变。

·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而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精英爱谈论想法,而普通人爱谈论人和东西。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普通人把自由时间花在娱乐上。

还有一个区别值得特别提一下,那就是精英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强调公平;

精英水平的道歉


君子关注自己的内心,小民研究如何应付和取悦别人。

一个好的道歉要有三步:

(1)明确动机不是为了赢回别人的信任,而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

(2)学到东西:态度有问题就解决态度问题,能力有问题就解决能力问题;

(3)提出道歉:说明你的错误,也说明你的改变,但是把是否原谅的决定权留给对方。

一个真正的精英人物要有点中国古代君子或者西方绅士的作风,学一点反思自己的功夫。

窈窕淑女效应


萧伯纳有个戏剧叫《卖花女》,后来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被翻译成《窈窕淑女》。这个故事说有个语言学家跟人打赌,说他能把一个粗俗的街头卖花女——名叫伊莉莎——给训练好,让她学会上流社会的口音,变成一位淑女。

语言学家的口音训练很顺利,可是别人还是一眼就看出伊莉莎不是淑女,举止仪态都不对。后来有人提出一个洞见:你要想让她成为淑女,就必须像对待淑女那样好好对待她。于是,伊莉莎就享受到了淑女的待遇,处处受到尊重,最后果然成了一个真正的淑女。

你当她是什么人,她最后就真的是什么人。科学家早就知道这个效应,后来干脆就叫"窈窕淑女效应。

自律等于自由:第三视角


那威林克是怎么自我评估的呢?这个方法我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非常值得借鉴——那就是你要以一个第三方的视角,旁观自己。

你正在做这件事,但是你能够时不时地跳出自己的身体,去观察你自己:我是不是生气了?我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我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这个其实就有点像咱们中国人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提供即时反馈。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这要求你在即使身心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仍然能在心里保持一个冷静的声音,给自己提个醒。我看这大概就是"谦卑"的最高境界。

学徒精神

霍利迪一再强调,学徒的作用可不是阿谀奉承,用英文说就是这不是kiss ass。这不是让你给老板送礼,不是让你去走什么夫人路线,

也不是让你卑躬屈膝。画布策略"的关键是在工作上给人帮助,给人铺路,让别人能把事做得更漂亮。

然后你把功劳也给对方。前面我们说你"不妨把所有功劳都给导师,”不妨"这个词还用错了——你应该高高兴兴地把功劳让给别人,从功利的角度讲,你可以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投资,与其你欠大人物一个人情,不如让他欠你一个人情。

用一句话总结画布策略的心法,就是——把自己放在更次要的位置,给别人做更多的事。

有什么好想法,赶紧告诉老板;多跟不同的人认识,介绍不同的人互相认识;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你去做;发现团队有什么缺点和漏洞,你去补救。更进一步,不但对前辈要这样,最好对所有人都这样,想想有什么好想法能帮助别人,免费把想法给他。

这就是学徒的精神。

那你说,这个学徒什么时候才能当到头呢?霍利迪说:画布策略,没有过期时间。哪怕你自己已经独立做事了,哪怕别人都开始对你使用画布策略了,你还应该继续给人当清道夫。

因为还有一个最后的道理,是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体会不到的:当你给 人铺路的时候,你实际上也在左右他的前进方向。

今天说的这番道理,你很难想象是从美国人嘴里说出来的。前段时间有个新闻热点,说有个实习生因为公司上下的人让他中午去买盒饭,他很不满。网上很多讨论,有人就说这就是中国国情,你要不服,你去美国工作。

但美国厉害的学徒可能会高高兴兴地出去买盒饭。

这段书到底要不要讲,我自己其实犹豫了很久,因为我觉得这个道理有点low。想当大人物,就得先当小人物,要想学会指挥,就得先学会服从,这怎么听都不像是英雄所为。更何况,如果你今天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明天的回报,这不是太功利了吗?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里面确实有功利的因素。人非圣贤,厉害人物难免会有傲慢的缺点,你想跟他平等共事,但他根本就没必要跟你平等。

当然你可以说,研究生是我自己考上的,你就得好好教我——可是什么叫"好好教?他可以例行公事地教你,也可以真心付出地教你。

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当好学徒,也是一种不带功利的自我修养。对高手难道不应该礼敬吗?对事业难道不应该奉献吗?不计功劳,难道不也是气度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霍利迪说的最后这个道理,更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帮助别人就是影响别人,如果你能帮很多人,你本身就是高手,你的影响力就很大,你就能做更大的事——这大概也是气度的力量。

所谓画布策略,就是学徒要善于给高手创造条件,让高手把事做好——只有这样,高手才愿意带你玩儿。

永远做真实的自己


萨卡对年轻人的忠告是,任何时候都要真诚,不要模仿任何人,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而且你不必为此道歉。如果你的真实自我是一个很怪异的人,那你就做这样一个很怪异的人。

其实这个说法在《巨人的工具》一书里提到的另一个人物格林·贝克(Glenn Beck)也表达过。格林·贝克是现在美国当红的节目主持人,他有一次在电台节目里没忍住,暴露了自己很隐私的事情,以为职业生涯就此结朿了,没想到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这个逻辑是,现代社会里太多人说话都是按照事先写好的稿子说,越是这样,人们就越欢迎真诚的声音。跟别人一样非常无趣,真诚的自我表达反而可能有市场。如果你真的在某些方面有特殊之处,它可能还是你的卖点。

实干家的科学


《巨人的工具》这本书中提到一个风险投资人的忠告。克里斯·萨卡说风险投资人做决策,其实并不是依靠理性分析你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在听你的故事。如果他能被你的故事打动,他就会投资你的项目。

正所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实干家做事,根本不是什么谋定而后动,而是"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上来就直接试水。

实干家所谓的科学,不是要不要做这件事,而是把握好一开始的力度。拿不准的可以先小规模试探。说白了,就是没必要搞那么多理论分析,先来个小小的身体接触,如果对方反应激烈,那就打住;如果对方不反抗,甚至半推半就,那就加大骚扰力度。

忽略


有些人就是特别敏感,别人随便一句话,他还以为是什么暗示,别人随便开个玩笑,他可能会生气。我觉得有些信息最好忽略,没必要过度解读,从数学上讲,就是没必要过度拟合。有这种过度拟合式的敏感,可能还不如"粗人"的生活愉快。试想,如果公主真的因为二十层床垫下的豌豆感到不适,她还能正常生活吗?

这就要求我们提升敏感度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另一项技能——忽略:

看到但是假装没看到,这是被动的忽略。根本不往那个方面看,这是主动的忽略。想要有这样的忽略水平,就必须得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我们应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松敏感度。要避免过度拟合,就得难得糊涂;

那到底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呢?

琢磨人就不重要。有些人一辈子就把敏感度发挥在琢磨人上去了,察言观色,看家本领是任何时候都能迅速识别周围人的身份等级,专门研究人的眉眼高低。可是我们看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物,不管是商人还是科学家,学者还是官员,有时候就是直来直去,从来不去"适应"别人,都是 别人去适应他们,他们把敏感度用在了更高级的地方。

琢磨事儿,琢磨思想,才是用到了高级的地方。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有句名言: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两种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一个职位,那就是个"外界目标。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是你无法控制的。可能你的竞争对手表现得更好,也可能老板不喜欢你。如果你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外界目标上,你就会有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所以匹格里奇说,你应该选择的是一个"内部目标”。你控制不了外界,但是可以控制自己。你可以把目标设定为尽自己所能,写一份最理想的简历。

有了这个控制二分法,你设定的是内部目标,那么对于不能控制的最后结果,你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最后结果不管是什么,你都可以坦然接受。就算没拿到这个职位,任何愤怒的情绪也是没必要的,多余的感情只是自我伤害。

想通了这一点,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这样的:

比如,你参加了一个比赛,你要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打一场漂亮的比赛,而不是能不能赢得比赛;再比如,你喜欢某个人想获得对方的爱,那么他/她怎么对待你是你无法控制的,但你能控制的是你对他/她的态度,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匹格里奇认为,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你就没有什么敌人和对手,因为你关注的是你自己,你不会去指责任何人。

"控制二分法”,可能是斯多葛派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心法,我们应该区分自己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东西,接受那些不能控制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控制的东西上,并且有勇气去控制。这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哲学思想。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遇事就能从容大度,处变不惊;

情商


"智商”,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意思是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比如、逻辑推理、模式识别、短期记忆力这些与积累了多少知识关系不大的,但是能反映大脑运算水平的能力。

"情商"这个词经常被滥用,但心理学家有比较明确的定义,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比如意志力,遇到挫折不崩溃而保持乐观。

智慧及其方法论


"智慧"这个词在心理学里应该代表什么意思有了一个共识:所谓"智慧",就是"明智的推理。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质量很好、可以用很长时间的名牌包,价格很贵,还有一个质量一般,但是价格便宜的普通包,你买哪个?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了,你生不生?教师节,你儿子同学的家长给班主任送了厚礼,你送不送?

能不能做好这些选择,跟你的数学成绩关系不算太大(当然也有相关性),这既不是逻辑推理,也不是脑筋急转弯问题。掌握的知识多,未必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直接的帮助。科普知识可以明确告诉你不要花冤 钱买高价保健品,但是名牌包的确有更多的效用,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必须考虑到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当时你所处环境的情况,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种选择能力,不是知识,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心理学家干脆就把这种能力叫作"智慧。

智慧都需要什么能力呢?你得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能从一个更大的视野中看待这个问题;你得有灵活度,能同时考虑不同的观点;你得善于自我反省,承认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此前就有研究表明,这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对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来说,比智商更有用。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特别从三个方面考察了一个人的智慧水平:

(1)智识上的谦逊——我知道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合理评估这件事,我知道未来可能还有不确定性。

(2)超越自我——我知道我身在这个事件之中可能会当局者迷,如果能从旁观者的视角看问题,也许更好。

(3)考虑他人的观点,达成妥协——我知道不同观点的利弊,能理解这个事件的参与各方的想法和立场。我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跟别人的关系。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好好提高自己,他就有可能获得比一般人高得多的智慧。

谦逊谨慎,旁观者清,达成妥协,这些都是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品质。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到这三点,就是有智慧的人。

理性人生的三件事


我们希望每一天都活在当下,可是从数学角度来说,你预期停留的时间越长,探索新事物的价值就越高,基廷斯指数也就越高。

如果我们把期限设定为人的一生,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应该多探索,到了后期就要专注于收获。

因此对理性的人来说,要想过好这一生,意味着三件事:

第一,年青时代要大胆探索。

绝大多数小孩不知道什么基廷斯指数,但是他们非常明白探索的重要性。他们会把家里所有电器的所有按钮都按一遍,特别喜欢新玩具,走到 哪儿都在关注新东西;

年青时代可以不断地探索未知,积累各种经验教训,他才能迅速理解这个世界,他的后期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第二,随着年龄增长,要慢慢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专注于收获。

一般的规律,就是人的年龄越大,社交的圈子越窄。老了以后,经常交往的也就寥寥几人,经常做的事情也就那么几件,去的地方也非常有限,吃饭只去一个餐馆,就好像已经失去探索的动力了。之前,人们都认为这是老年人的悲哀。

可是斯坦福大学有个心理学家认为,这其实是老年人的理性选择:他们已经完成了探索!他们知道自己最适合做的事情是什么,和哪些人在一起最舒服,哪个餐馆最符合自己的口味,他们已经没有冒险探索的必要,只要享受人生就行了。

人老了以后,就更希望能够专注于自己先前已经建立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年轻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去上大学,周围都是陌生人,依然能够兴高采烈,但如果你让老人住进养老院,身边同样都是陌生人,他们就不(一定)会开心。

第三,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的。

hypa曲线


一个东西流行的速度是快点儿好,还是慢点儿好?很多人的看法包括我在内都是觉得慢一点儿好。很多东西流行得快,消亡得也快,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关注热点的东西,英文里有个专门的词,叫"hype。

也许hype曲线还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别的东西。比如,我们熟知的那些明星,他们都在这条曲线的什么位置?大多数选秀歌手参加选秀节目的那一刻,就是他们关注度的顶点,此后很快下滑,并没有再次攀升的机会。

但也有些明星过了谷底还能再次崛起——虽然这一次崛起的速度慢了很多,但是很稳定。这样的明星就能成为观众的老朋友;

那么咱们这些普通人有没有hype曲线?可能也有。学习好的人的巅峰时刻就是高考那一刻,亲朋好友众人关注,等到了大学一看高手众多,心态就比较低调,毕业以后如果干得好,才是实实在在的上升。

我觉得最关键的教训是,人的认知总是偏爱新东西,我们总是给新概念和年轻人更多关注,所以hype曲线的左侧一定是非常陡峭的急剧上升,而这个上升速度和高度其实都是偏见导致的假象!你一定会很快失去这么高的关注度,忍受一段谷底的考验。如果你能挺过去,后面才是真功夫。

技能增长曲线


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能让外人看出来的进步。一直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突破了一个障碍一样,水平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很多技术进步就是这样的。在研发的最初阶段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要么是性能不佳,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就是市场不认可,甚至根本看不到什么希望。慢慢摸索迭代,性能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直到有一天被市场广泛接受,然后就是爆发式的增长。摩尔定律就是典型的指数增长。

企业的成长、个人财富的增加,乃至你的博客点击量的增加,大体也都符合指数增长。这背后的原理当然是正反馈:你的钱越多、声望越高,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也越大。

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


学术研究,比如搞物理学研究的技能是指数增长的。你需要经过很多 年艰苦的训练,在这期间内你也许学会一大堆数学和物理知识,但是距离搞科研仍然很遥远。我还记得上大三的时候,面对一篇物理论文根本看不懂的那种心情。你学了很多年物理,但是没有任何可见的痕迹,直到了研究生阶段,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几乎什么论文都能看懂了。然后就是突然自由了,可以自己搞研究写论文,而且觉 得这些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这时候,江湖上就多了这么一个人。而没有经过前面那么多年不可见的努力的人,永远也到不了这个水平。

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走到哪儿都被夸聪明,长大就不行了呢?因为他引以为然的经历其实是对数增长。一个2岁的小孩会背诵唐诗,一个3岁的小孩能把圆周率背到100位,这种技能在家庭聚会上绝对是亮点节目,但是这些是没有什么上升空间的技能。各种棋类、武术这些经常被人当作业余爱好的项目也都是对数增长——打败身边的朋友,赢得称赞很容易,成为职业选手却非常难。这种项目的回报太容易,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回忆中学时代的成就。想要从对数增长的诅咒里突破出来,你必须学会主动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指数增长最大的风险则是中途退出。有个笑话说,有一个人他现在有个鸡蛋,可以等它孵出小鸡,然后鸡生蛋蛋生鸡,最后他就有了一个养鸡场,打开通往财富之路,结果话还没说完鸡蛋打碎了。当然,这只是个笑话,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退出了,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退出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你非要选择这个指数增长的项目不可,你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所以在选择任何技能之前,应该先考虑好它的增长模式,以及你能否承受这个模式。

这个增长曲线的规律未必精确,但是非常有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曲线是客观的!当你进展慢或者进展快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与你个

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跟外部环境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纯粹是由这个事业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

如果不理会这些规律,就很容易犯两种错误:

一种错误是,一旦遇到进展迅速或者进展缓慢的情况,总想从个人或者环境上找原因,希望能找到功臣或替罪羊。前一阶段很辉煌,怎么现在就没有新的进步呢,是不是骄傲自满不努力?为什么中国足球投人这么多钱还是不见起色?是不是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

其实也许前者恰好是一个对数曲线,巅峰已经不可避免地过去了,后者恰好是一个指数曲线,希望就在眼前。

另一种错误是,个人对成败的反应过分情绪化。遇到对数曲线初期的成功就忘乎所以,遇到指数曲线初期的寂寞就心生悲壮;要么就自恋,要么就自怜。什么"人情冷暖,什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其实都是胡扯!你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得按照这个技能增长曲线的规律走,所有的情绪根本没意义。

哪种增长模式好呢?如果让我选的话,特别是对于家里条件还可以的人来说,我认为指数增长是最好的。初期不计回报地投入,坚持,坚持,再坚持,掌握一项门槛高的技能,坚持下来突破以后就自由了。其实搞学问,学习高级技能,就算早期无人喝彩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胡适有句话说得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成功学的迷信


调查显示,工作的意义比工作的收入更重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给自己讲个好故事,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保持乐观的精神,这是能坚持下来的前提条件。然后,你再把大目标分解为各种小任务,把每个任务都游戏化,随时奖励自己,获得掌控感,用一个个小胜利慢慢积累进步,这就是通往成功之路。

今天我们再次看到,真正让人成功的往往不是机械化的理性和算法,以前我看过一个报道,讲的是奇瑞汽车是如何起家的,当事人后来感慨,说我们那时候就是安徽的一个小厂,哪知道现代汽车工业是怎么回事,造汽车有这么困难。我们纯粹是无知者无畏,想造汽车就干起来了,结果一步一步坚持下来,现在居然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公司。

大事业往往就是这么干出来的。如果开始的时候你清醒地知道这件事,那么你往往就不会开始了;

成功学想把人变成算法,但人生从来都不是算法——人生是矛盾。

人生中充满艰难的选择。你是想按规则行事,还是想打破规则?

每个选择都有代价。你想当个好学生和好员工,让家长和上级都满意,就是一个平庸的人。你想当个革命者,那你就要得罪很多人。世界上没有万全之策,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我第一次在炒股论坛看到"富贵险中求”这句话的时候笑了。富贵险中求不是贬义词吗?在电影里,一般说完这句话的人很快就死了。但是你想想,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恰恰就是"富贵险中求”。

敢不敢走极端,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极端的成功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基因和环境的配合,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失败其实是成功的近义词;

话说回来,不管什么事业,不问可行性,一味地坚持,真的好吗?有时候放弃也是对的。

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永不放弃,能长期坚持下来,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长期的坚持不是来自体能和意志力,而是来自乐观的精神,来自我们给自己讲的故事。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它提供了工作和人生的意义。

成功的四个维度


人到底想要什么呢?有研究者专门访问了一些在某一方面特别成功的人,问他们是否感到自己的生活在某一方面有缺陷。研究者把他们说的总结下来,发现有四个方面,是所有成功者都想拥有但是感到在某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我们大概可以认为,这就是成功人生的四个维度:

(1)幸福(happiness:这里说的幸福就是生活中的乐趣和满足,幸福一享受。

(2)成就(achievement):跟那些有相同奋斗目标的人相比,你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成就一取胜。

(3)意义(significance)你对自己关心的那些人,有没有一个正面的影响,意义一可依靠。

(4)遗产(legacy)若你去世了,你的价值观和成就能不能给别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遗产一延伸。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像中国人爱说的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意义,给周围的人提供帮助;立功就是成就,你的论文比别人多,或者钱比别人多;立言就是遗产,影响后人。当然,中国圣人不太好意思说自己也要幸福。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这四个维度你不能都拿满分,你得做出选择。

所以说来说去,成功不是算法,而是选择。是你自己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当然,你的选择可以随时调整,不过一定得是"你的”选择。

经常有人问:说我的条件是这样的,我还能成功吗?这种问题没意义。成功不在于你手里”有"什么,而在于你愿意"付出"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你愿意"放弃"什么。人生的成功有四个维度,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成功,而选择的关键在于要主动。

泰森的老师,天体物理学家,也是著名的科学作家卡尔·萨根,看了一张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拍的照片后非常感慨,他在1996年的一个颁发学位典礼上就此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咱们就把这段话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每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地球是这个浩瀚宇宙剧院里的一个小小舞台。想想从那些将领和帝王身上挥洒出的血河,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了让他们成为这一点上一小部分的短暂主宰。想想栖身在这点上一个角落的人正受着万般苦楚,而在几乎不能区分的同一点上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亦同时栖身了另一批人。他们有多常发生误解?他们有多渴望杀死对方?他们的敌意有多强烈?

我们的装模作样,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错觉以为自己在宇宙里的位置有多优越,都被这暗淡的光点所挑战。我们的星球只是在这被漆黑包裹的宇宙里一颗孤单的微粒而已。我们是如此的不起眼——在这浩瀚之中,我们不会从任何地方得到提示去拯救我们自身。

一直有人说天文学是令人谦卑的,同时也是一种塑造性格的学问。对我来说,希望没有比这张从远处拍摄我们微小世界的照片更好的示范,去展示人类自大的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了我们应该更加亲切和富有同情心地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更加保护和珍惜这暗淡蓝点,这个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的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在读万维钢老师的新书《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这本书主要来自他在得到APP开设的收费专栏《精英日课第一...
    漫谈慢活阅读 966评论 4 0
  • 是不是因为 海水太咸 洗不尽岁月的青丝 把苦涩留在发端 是不是因为 天涯太远 只能让思念 默默结成了茧 当我终于懂...
    VIP_ICE阅读 223评论 0 0
  • 来这个城市已经3个月零1天了。 周日的下午,去了富义仓和拱宸桥。这是我运河计划的其中两小步。关于运河计划,我预想着...
    橡果阅读 664评论 0 1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关于禁毒和创文工作会议精神,我镇持续深入开展创文创卫和禁毒工作,全镇干部职工、各村(社区...
    已注销账号2011阅读 4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