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一翻看到了《槐花》,沉心静气读。质朴、真挚的文字触碰到了我的神经末梢,内心深处与之产生了一种久别重逢的共鸣,它让你心甘情愿嗅着着恬淡文字的馨香沉醉不归。
作者笔下满树满树的槐花在云淡风轻中芳香四溢。作为我这个南方长大的女子从未见过槐树,也从未闻过槐花香,更未见过槐花雨。却能在伏在文字的沟壑里,在暮春时节沐浴着春光,在醉人的春风里无需低头便能望见满地槐花,四周嫣然的槐花香便可知昨夜槐花舞苍穹了。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从《槐花》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槐花深深的爱与怀念。唯有对生命怀着深切的爱才能用如此细腻的笔触写出生命的灵动与美。在作者笔下的槐花它美得热烈而不张扬,但通透而舒畅。看,朵朵槐花依偎在横竖交错的枝丫间静静地徜徉在槐林中摇曳生姿,轻盈得如同活泼可爱的少女。我们可以想见英姿勃发的少年在雨后的槐树下看着带雨槐花,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心底该是怎样的千转百折,诗情浪漫啊!
作者深深地爱着槐花质朴的美,更感恩于槐花在那个布满艰辛与苦难的年代挽救人们的生命。在人们陷入极度困难的时候,槐树挺起身姿美丽绽放,不畏困难与大自然抗争,托起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让人们得以用槐花腌咸菜,和面团与饥饿作斗争,到了最后关头甚至奉献苍翠的槐树叶让饥饿苦难中的人就着窝窝头苟且活命。
身心沉入文字中,仿佛望见了一棵棵挺拔的槐树伫立在中原大地上是那样豪迈与豁达。穿越时空,仿佛读懂了被灾难与疾苦逼迫的中原人民围着一棵棵槐树采花摘叶时心里是那样酸楚、悲凉。他们何曾愿意看着自己喜欢的槐树花还未完全绽放就被饥饿的同胞洗劫一空?他们更不愿意,一棵棵苍翠的槐树叶被同胞摘得一干二净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广袤地原野上俯身垂泪。而槐树又何曾不懂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苟且活着最重要。所以它们心甘情愿俯下身姿任由人们在自己身上吮吸生命的汁液毫不在惜。它们懂得这是自己所要承载的使命,必须让这片苦难土地上的人继续活下去,它们才有勇气傲然挺立在中原大地上接受风雨的洗礼,它们的生命才会更加旺盛。
生命生生不息。灾难过去,槐树依然苍翠如昔。年轮密密地镌刻在身上,生命更加丰盈、厚重。在生命的最后槐树还在为中原人民的生活贡献着力量。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善良的木工闻出着槐树生命的浓香,抚摸着槐树厚实的躯干,经过精雕细琢经久耐久的木质被做成了农家人的各种小家具、农具。成就木工精湛手艺的同时,也为木工的物质生活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所有壮丽都是卑微的前身,所有的美好也许都经历过丑陋不堪,人与树相依为命,互相垂怜、循环滋养。这种生命情怀总令人钦佩、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