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资的核心是对未来的预测。投资某个国家的企业本质也就是在赌国运,这就需要投资者对这个国家本身有一个基本认知,包括对它历史的研究和未来趋势的洞察。
2自律的核心并不是什么自制力的问题,而是「认知资源」的问题。
3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精力把每件事都彻底搞明白,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清楚一件事的「成本」和「收益」。
4Todo list的核心玩法是什么?我的习惯是:
1、建立任务
基本是随机添加,可能是P、T、E、O中的其中一项
2、设置一个专门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任务分解)时间
基本是每天早上8:30,花15-30分钟,把当天或接下来几天的任务做一个详细拆解。尽量把P、T变为E、O。
3、傻瓜式完成
做事情时尽量不再调动「认知资源」,即可轻松完成。
现在我平均每周能够完成2个项目、5、6个左右任务,以及20项事件。TickTick这个软件,可以在实现Todo的同时,顺便完成统计。
5习惯养成的核心,只有一条,就是「明显的收益」。
6什么是「明显的收益」?
这个收益不一定是当下及时反馈的,但「输入-反馈」一定呈符合你认知模型(包括感知)的稳定状态。
7你可以仔细观察自己的各种习惯,通常只有这种一直「输入-反馈」呈稳态的情况,才会被我们保留下来。
8比如吃饭(输入)产生满腹感(反馈),喝水(输入)能够解渴(反馈),这是一种线性的稳定关系。
9所以,「习惯养成」的核心玩法是什么?这就是我介绍的第二份清单:
1、目标
两周健康饮食。
2、输出
每天坚持多吃蔬菜和肉类、少摄入碳水。
3、反馈
统计自己体重、体脂、腰围等各类数据。
10如果实在找不出反馈的事情,比如我经常研究各学科烧脑知识,我就把每项任务捆绑「梦想清单」中的项目,比如完成一项,就可以买一个镜头。
11总之,习惯一定需要反馈。也许“水滴石穿”是个很伟大的道理,但我们必须克服人性,没有持续的反馈很难坚持。
12什么是正确的「时间管理」?
「时间」其实更像是你蓄水池里的水,一生都是固定的,也是按固定节奏流逝。
无论你怎么管理,「时间」都是不变的,你要如何做「时间管理」?
13文章开头我们说到最重要的三个变量是「认知资源」、「收益」和「成本」。
而「时间管理」更针对是你对「成本」的管控。
唯一可管理的「成本」,其实是指在时间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东西——注意力。
14但是后来,我发现在统计中,还有一项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精确计算每天注意力消耗的比例。比如除了自身类别,我还把时间分为这几个部分,这是我介绍的第三份清单:
S级-深度思考
写作、烧脑式交流、产品研发等。极其耗脑的状态,通常专注2个小时,大脑会非常累。
A级-整合状态
项目的整理和排期、拆书、数据分析等。没有S级那么烧脑,核心工作是根据固定规则去做整合的工作。
B级-浏览状态
包括阅读、刷新闻、刷视频、看电影等。看的内容是喜欢的,但眼睛一直盯着屏幕,也会比较累。
C级-日常损耗
吃饭、洗漱、做家务中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低损耗状态。
R级-修复状态
冥想、运动和睡眠。能让我恢复精力的充电方式。
15《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曾说:“因为你只是在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