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周三晚上,住在我隔壁的小伙伴有些苦恼,我进门了解了下具体情况。原来是明天公司要对产品掌握程度进行抽查,意思是他要在台上去把公司的总共11个产品讲解出来,因为他在做软件售前工作,而过几天就要去拜访客户了。
这位同学暂时称他为小陈吧,小陈说:自己从中学以来就没背过东西了,记忆力不太好。而且平时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可以说这是硬伤啊,有点茫然了。
“我感觉自己就不适合这个工作”,小陈说道。
听到这句话,我意识到情况不太对了。接着我对他说:这事先不要那么急,自己首先要有信心,要学会给自己以心理暗示。你看,在我们小时候要是犯了错误,父母就会说:“你该懂事了哦,不能这样....”。然后等到下次即将犯错前,心里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父母对自己说过的话:我该懂事了,懂事的人才不会犯这些错误呢。最后自己也会很注意言谈举止。即,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能够在想法上正确引导行动,这就是心里暗示的作用。你就是你认为的那个人。
我接着说:就像你现在的这份工作(售前工程师),你更要拿出自信的状态去面对客户,要让别人相信你,首先你得相信自己。来吧,我就当做你的客户,你来对我介绍公司的产品。
然后他满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词穷,因为他自己以前也很少遇到这样要公开表达的场面。中间有很多停顿,表达得也没有节奏,前句拖后句,还有一系列的“嗯...”“啊...”“然后...”,你说我这么敏感的人怎么看得惯嘛。
我开始两次打断他的表述,并给他纠正一些细节。但是后来元认知能力告诉我,对于自己第一次尝试,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等到全部完成后,他也会有很大的自信心提升,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做好的,这点心理作用很重要。之后我不再随意打断他了。
历经一个半小时,终于所有产品都过了一遍了。小陈笑了,我能感觉到他当时的轻松和信心提升带来的愉悦感。
为什么我会这么感同身受呢? 因为自己当初就是这样实践过来的。
故事二:在大二期间为了组建一支演讲小团队,要去大一的班级里做下班演讲。那段时间一直在打磨自己的讲稿,练习自己的演讲表达能力。因为这是自己少有的登台机会,而且不只一场,所以也更加谨慎。
记得在第一场,到了班级门口时,当时真是紧张得连门都不敢去敲。旁边的伙伴就对我说:不要怂,就是干(捂脸...)。其实紧张的原因就是因为是很少尝试这种场面,从而对自己没有自信。
但是经过了第一场的紧张气氛,后面的讲演状态就好多了。从在台上生硬的背稿子,到可以代入自己真实的情感把讲演完成,自信心逐渐提升了起来。后面完不完美不知道,但是后面受到了其他班导的主动邀请去演讲。不管怎样,这于我自己,还有我身边同行的伙伴来说都是一种成长。
先完成,再完美。
结语:都说从0到1很困难,因为是做着(至少是)自己从未做过的事。
不仅是从0到1,我觉得从0到0.1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迈出第一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主动自愿的选择。
从0到1固然不易,但从1到N就会好得多了。为了未来有可期,请先呵护好自己的那份0.1的希望,先完成它,给自己继续下去的希望和信心。
虽然在这路上固然有许多试错,失去许多良机,但正是有了这份经历,才会让我们更加清楚:于自己而言,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
成长路上就是勇猛精进,持续迭代的过程。犯错是成长路上的常态,正确认识到错误是改变的开始。
那么在这之前,请先来一次完整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