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两点,一是沟通、交流与汇报的区别,二是获取信息的自我暴露的原则。
1.沟通交流与汇报的区别
半年以前,我被前辈问到过一个问题,你知道汇报、沟通、交流的区别么?我大致思考了一下说“汇报就是下级对上级呗、沟通就是去协调什么事情,交流就是聊天呗”。后来前辈跟我说了让我至今难忘的寥寥几语。
“沟通关注回应,侧重于结果,目标导向于结论;交流不是简单的聊天,交流意味着交换,是信息的相互流动;汇报侧重于呈现,一般需要准备,但它不一定是下级对上级。”理解了三个词语的侧重点,在不同的语境下就会有不同的准备,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正确的理解很多词语,在工作中往往会更有方向感与节奏感。
2.获取信息的自我暴露的原则
微信已经成为国民第一大社交应用,而微信群则成为了我们微信上信息交流的一大主阵地,每个群都代表一种特定的聚类,像是一个标签紧紧的贴在了群的内涵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在各种群中,经常会有人问:“有人在XX公司么?”“有人认识XX的人么?”“有做金融的么”包括学生时代的“有人是XX社团的么”.....
如果我们仔细回味一下会发现,一般在群中发这样的信息,追求的是人脉或信息的连接,而这也就意味着多半会存在于在弱关系的群中,在一个弱关系的标签群中,如果本来就不熟,你能得到的回应意愿度可能并不高。之前针对群中提问听到过徐老师的一个“自我暴露原则”,分享给大家,即你想获得信息,首先需要暴露信息。当你的自我暴露得越具体,描述越准确,获得回应的几率和结果也会更好。
在完整的自我暴露中,可以由三部分构成,自我介绍+希望获取信息+为什么想获取信息,简而言之叙述这样做的好处,自我介绍可以拉近距离,希望获取的信息可以直指目标,描述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其实可以阐述出目标背后的需求,当然,在熟悉的群中可以省去自我介绍。
举个例子。
A类型:“有人认识58速运的人吗?”
B类型:“大家好,我在一家地产公司做长租公寓业务,想问问大家有人认识在58速运的人么,我们公司想在公寓业务中找他们合作。”
如果是你,你会更容易倾向于回应哪一个问题呢? 其实第一种问话在大多数群中非常常见,但是如果对话就会接下一句,“我认识,有什么事么?”然后你还会说出第二句话。
当然如果不方便在群中透露的信息和目标,可以在群中适当模糊,找到人之后再具体咨询,但是笔者想说的是,自我暴露是一种沟通“意识”,它往往能够帮助你获得更好的回应。
----------脑洞广告三张图分割线-----------
1.其实门体广告还可以借助碰撞
这是一张车门广告,如果放在了公交车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贴纸广告。之所以放上这张图,是想告诉大家另一种思路,就是门的张合不仅可以寓意着打开和关闭,还可以意味着碰撞和抽离。当我们联想的类别属性越多,你对门的一个动作相似的场景联想也就越多,两扇门合上,可以意味着连接,可以意味着合并,可以意味着碰撞,可以意味着接触。如果我们把脑洞放开,其实涉及距离的变化的画幅都可以用门的张合来玩,比如七夕牛郎和织女可以在门的两边,开门分开,闭门相会;比如两只动物的接吻,牵手,比如接力棒。
2.你看这个“地球”的墙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元素堆积在平面广告中经常出现,尤其是环保广告。比如用废弃烟头组成肺的形状的烟灰缸,比如一些水污染的拼字图案,我们说这一篇也是如此。墙壁即版图,广告纸即国家,寓意整个世界都被垃圾占领了。我们可以尝试还原一下作者思路,表达主题为关注垃圾,然后想到了垃圾的一种是墙壁上的废旧广告纸,关注垃圾是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想到了在墙壁中用废旧纸拼出世界地图。其实拼世界地图不难,用废旧纸代表垃圾也不难,难的还是想到用废旧纸拼世界地图,因为公共符号的世界地图,对于你看到的垃圾来说,联想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3.街道栅格的联想,你想到了么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幅图是什么感觉?好像似曾相识,以往的收音机,音响的发声外膜。形状其实都跟这个类似,这是一种形状联想,但是更深层次的其实还是寓意的相似性。“listen to sounds from down under”,其实是聆听来自于澳洲的声音,而下水道就具备这样的联想性,它们连接着这片土地所有的地下管道,仿佛大家通过这样一个个下水道口产生了连接一样,而广播也具有这样特征,只不过从传播的渠道不同罢了,这就是形状与寓意的双重相似,不得不说,作者的思路要高出一般的广告人,因为他对生活的洞察超过了物理维度的单一层面。
上班之前刚好完成,八月就要结束啦,祝大家新的一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