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摘录这首词的原因有二。一是里面有些上下句,对得真叫一个严整精妙,可以好好学一学。二是《沁园春》这个词牌的长短句子的参差结构,在这首词里显得特别有感觉。
且慢慢说来~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开头便写浓浓春意,花骨朵开了,香草也冒了绿芽。而此时,人们也卷上珠帘,走出屋外,去欣赏春天里的景色(“筇”念[qióng],“筇枝”即竹杖),看冰面裂开,鲤鱼跃出水面;林子里渐生暖意,鸟儿鸣唱。
但赏春人的心情却并不如此。“扶疏”一般指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或者是枝叶呈飘散状。考虑到后面的“哀怨”和“泪”,我觉得这里应该取后者的意思。
“竹枝哀怨”指眼前的竹子令人哀怨,也可以联想到《竹枝曲》声调哀怨。所以“荔子扶疏”可以形容荔枝的枝叶多而飘散,同时也暗示作者心神不定。
“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含着泪,倒一杯浊酒。靠着栏杆站很久,感慨不经意间山川也在缓慢地变化,时间像马一样跑得飞快。
整个第一段里,几乎每两句便是一个对子。“粉破梅梢”对“绿动萱丛”,“珠帘低卷”对“筇枝微步”,“冰开跃鲤”对“林暖鸣禽”,“荔子扶疏”对“竹枝哀怨”,“山川冉冉”对“岁月骎骎”。都很工整,堪称精挑细选的遣词。
或许也因为这占大多数的工致整齐,令人读着读着产生了一种固定的节奏感,随后突然出现“浊酒一尊和泪斟”这一个长句,就显得整体韵律特别错落有致。
而且“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这四句连在一起,仿佛就成了一副行进中的动态的卷轴画。
从画的开端起,人卷起帘子,拄杖慢行。经过了池塘,有鱼跳出水面,再往前走,经过一片林子,暖风和畅,小鸟鸣叫。
这个“微步”的人,和“跃鲤”、“鸣禽”一道,都是景致的一部分。真是一个特别好看的画面。
然后头疼的来了。第二段里,“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这四句是我觉得最难懂的几句。经过各种检索,现在才相对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鱼”是指唐宋以来官员佩在腰间、象征身份和官衔的“鱼袋”(见下图,图片来自网络),“带玉”就是玉带、腰带。
“貂映蝉金”指宋时官员戴的貂蝉冠(见下图,图片来自网络),因冠上镶着貂尾和金蝉装饰而得名。
所以“鱼悬带玉”就是腰带上挂着象征官衔的鱼袋,“貂映蝉金”就是貂尾映出了蝉饰的烁烁金光,也即戴着官帽。两句话连在一起,应该就是指做官比较顺利的意思。
然而“沙堤黄合”这一句,我百查不得其解。亟待指教!!!
但整体而言应该就是陆游的感慨,说想不到如今,一事无成,头发都白了。想想我的那些故人,大多(“强半”指过半,大多数)仕途顺利,官运亨通。而自己虽然以身报国(“许国”指报国)的志向坚定,却不受赏识,无法可施。我在千万里之外的凄凉,有谁能够送到京城呢?只有东风里飞扬的柳絮,了解我的归去之心。
读完以后,总觉得这首词里的感情不那么浓郁真切,可能是由于用词稍稍复杂的缘故……有时候遣词太工,反而会像层纱一样,模糊部分的情感,有点王国维“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
不过说到这首词的难懂,我真的很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学历史……“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这样的词,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望便知,我却只能一点点猜,再查,不对的话再想再猜,再查。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写得有点辛苦TT
诗词史学不分家。看来今后除了看诗词格律的书,历史书也得多多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