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智慧是知识的进化,智慧激发智慧 人生领悟系列6.16
1
释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此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和我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此接近。
人之不同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善恶之分,驱恶近善,人之君子。远善近恶,人之小人。恶善之间,小人君子,游离活基,比例多少而已,无绝对之善之恶,也无我幼时所看电影脸部识别好坏善恶,也不会有大嘴叉子陈强老爷子怪象,人都是多维度多视点多性格存容,无法简单一个好一个坏区别。
错,换了一个时间段,在另一种假设里,可能就是正确。多一些接纳,多一点宽容,让别人眼前的错,不至于在未来的正确里丧失表达的资格,展现的存在,让时代错失了一位英才。
2
明理
“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后来发展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放下屠刀’是应用几学方法论中的辟析法与喻析法,说明要涤除妄想,放下执着。这里的‘屠刀’,指的是心口意三业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颠倒、分别、执着。妄想是人类逐步生成与建立在私心贪欲小我基础上的一种后天意识形态与心智思想。妄想和执着是心意修持当中最大的障碍物,影响身心健康。只有放下执着于疾病、烦恼等各种负态能量因素,将私心、贪欲真正认识清楚,校正自己的意识,才能获得解脱。”
就像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化学方程式,也都是在一个特定或是限定的条件下的可能的确立。当这些条件发生思想、基础、假设前提、根本的改变,甚至180度转弯,对错之间就发生180度转化,正确变成错误,错误有了正确的可能。教科书得改,宣传材料得变,舆论主导得扭,一切似乎都让人无所适从,尤其是对于不善于行动学习的人,更是难受煎熬,甚至痛不欲生。
明理,明明白白回到那个嘴贴近事物内核的道理、原理,乃至真理,才能把握其发展的基本动向,不死板教条,不因循守旧,会依据可能、根据条件,进行变与守、调整与固定的动态调试,
理明,事清,心定,安详。
3
思索
在对与错、正与反、好与坏、阴与阳、天与地、男与女的对立二元一次方程式,在面对集合,面对函数,面对难以明白的复杂世界,我会迷失,会丧失短暂的学习愿力。不知你如何,也许苦苦挣扎,艰难支撑,就这么度过自我的局限与促狭,或走向衰落,或走向光明。
我在修行,在自己的认知里修炼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心灵。
我在思索,忙里偷闲,闲里探真,琢磨点远离吃喝拉撒的机缘,探究点人可能在未来某一个节点会遇到的灾难或福气或平常或苦恼。
我在行动,为自己,也为家人为他人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思想影响与行动指导,让其打开自我进化方式来开启卓越之路。
4
行动
行动一,认识正确的事。正确的事,是符合其正确来源的正确,在一个较长,比如100年内,符合当前世界运行规律的事。
行动二,克制自己不足。易犯不足之病,造成不良之后果,也就是错误的事,也或是缺乏绩效成果的事。优点遇见正确的事,很容易产生预期成果。缺点遇见,那就要出乱子,不伤筋动骨,也得破财消灾,消停一阵。
行动三,坦然承认错误。承认且不辩解错误的成因,是让错误有机会改正。抗拒是胆怯,承接是优选。
行动四,知错能改真好。有机会重来,本身就是人生之幸,自己如能亲手挽救自己做的不好事,也算自我救赎,让自己灵魂得以宁静。
行动五,持续跟进改善。改非一次就成,就像成果非一下子就有。这都得经过一个时间与条件的全盘介入,自己用努力换去空间,用奋斗调整时间,为自己和一起者,有个反馈,且能持续改善,不断改进,不断更新。
行动六,坚持真理道心。这是为人之本,没有这条坚持,人为人,何来震撼。震撼不太羡慕,“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