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喝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出豆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大早去磕头……”,不经意间,听小孩子在唱过年的歌谣,小时候过年的种种仿佛一下子就拉到眼前了。同大多数人到中年者一样,对于春节的诸般幸福,都是深刻于心的童年故事,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但是对于过年的期盼却是一分一毫也不曾缺少的。
小时家里穷,一年到头都不会有件新衣服穿,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才去赶个集,买上几尺布,给我和妹妹们量身,比着镇上人家的孩子穿的衣服的样子,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做双新鞋子,仅管如此,我们也高兴的不得了,等扣子缝好后就放在柜子里,我和妹妹总是赶着父母不在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穿上,在镜子里比划一下再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去,心里无比的期待年三十快来。
小时候总觉得从小年到初一的日子是最慢的一周,这一周里我们要干好多好多的活,扫房子、倒垃圾、打烟桶、和煤泥、剁肉馅、切地瓜、磨豆腐……就算是跟父母去赶年集,那我和小伙伴们的任务也是冷哈哈地蹲在拖拉机上看自家的东西,焦急的等啊等,好不容易见到父亲或者母亲大汗淋漓的背了一袋子菜或者肉什么的回来,再给自己捎一个热腾腾的肉火烧,那是多高兴的事啊!要知道那是多么香的一种食物啊,简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直流口水。好不容易买完了所有年货,父亲就让母亲看东西,拉了我朝集上走,这时我心里的小兔子都激动的快跳出来了,因为我知道这是要去买鞭炮了。过年在我心目中,除了对新衣服的期盼,就是买炮仗了,从一进腊月的零零星星的鞭炮声,早就勾得我垂涎欲滴。只是我们家买完了年货后,便没有再多的钱任由我去选择更多的“奢侈品”,只能是象征性的买上几包鞭炮,但这也使我兴奋的快发狂了。
出完豆腐,炸好了菜,酥好酥锅,蒸完馒头、摊够煎饼,也就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父亲就搬开桌子,我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去给父亲拿出砚台、墨汁、毛笔,折好红纸再割成一条条的:写春联。父亲是村里少有的几个毛笔字写得极好的,每年到这一天村里的亲戚朋友们就都打发孩子们到我们家来“求”副春联,关系好的父亲还会多写一副,我就站在一边起“镇纸”的作用,有时候关系好的亲戚朋友来取对联还会给我捎上一两包鞭炮做为有来有往,那时我就特别期待有这样的人来我们家。一副副春联写好后,我放在地下等墨干透,然后再告诉来取的人哪是上联哪是下联,千万不能贴反了让看的人笑话。中午时分基本上该送的送完了,我们也熬一勺浆糊,充满喜悦的把春联在大门上认真贴好,我清楚,从这一刻就正式进入过年了!
年三十晚上,早早地吃完饺子,就搬了小椅子到隔壁邻居家等着,一会父母亲也会端一碗水饺过来,与邻居热烈的寒喧一番,这是要等着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不一会功夫,就又来两三家人,孩子在前面大人们在后面,一起盯着那块滋滋拉拉的黑白电视,一直到快十二点,孩子们有的都在前面睡着了,大人才纷纷起身回家。
大年初一天不亮父亲就把我们一个个从睡梦中拖起来,不洗脸就到奶奶的房间里去磕头拜年,奶奶就笑眯眯的给我和妹妹们一个小红包,里面有时是一毛钱,有时是五分钱,这也足以让我们非常高兴了。然后我又要跟母亲一个个给玉皇大帝、泰山奶奶、土地爷爷等各路神仙的牌位磕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磕头,反正是昏昏噩噩地一路磕下来,马上就可以放鞭炮了。吃完早饭天微明,父亲和伯父、叔叔们就凑到我们家,我们堂兄、堂弟六人也跟父辈屁股后面逐门逐户的去给本家的长辈们磕头拜年,这是一件令我又高兴又惋惜的事情,高兴的是去磕完头兜里便会被塞满各种糖果瓜子,惋惜的是新裤子上一会功夫就有了两个泥印子,但是没办法,父辈对我们稍微敷衍的行为便会大加呵斥,所以这份大礼还必须实实诚诚的做下来,以至于到现在,我回老家过年,到长我两辈的爷爷家里拜年,我仍是要恭恭敬敬地磕上一个头,老人们才笑呵呵地过来拉。我孩子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我告诉她:这是传统,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礼!
随着社会发展,物品丰富,通讯方便,交通便利,现在年前慢慢地不再像以前那么忙碌,以前过年的一些旧习俗渐渐被新生事物所代替,加上城市禁止燃放鞭炮,春联也由手写改成了印刷体,微信拜年、网上购物、外卖点餐等等,在许多人心目中,现在过年好象比过去少了年味,丢了老传统。但是,我认为过年,其实过得是心情、是意境、是态度、是传统、是传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我们不应该拿着老眼光去看待新事物,也不应以新发展去全盘批判旧文化,相反的我们应该秉承“扬弃”的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新审视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理性的继承发扬我们的老传统,谁说新时代就不需要提倡“温良恭俭让”了?谁说新社会就不应该推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各自追求幸福寻求快乐的方式,我们小时候的过年和现在的过年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既应该记住童年贫穷时的单纯快乐,也应该把握现在富裕时的和谐幸福,既应该弘扬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更应该坚持文化自信的崇高信念。只有这样,才会让变迁中的流年,成为每一个人记忆中的幸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