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调查,去问身边的人一个问题:
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新的,是你没听过的,一个是老的,是你听过的,现在只讲其中一个,你愿意听哪一个呢?
不出意外,大家都会说愿意听新的那一个,的确是如此,我自己也说愿意听新的那一个。
可真正的事实呢?
当有人真的讲一个新得让你很陌生的故事时,你听着听着就会听不下去,走神或礼貌的听却进入不到情节中去。
在对待新故事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叶公好龙”。
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脑研究专家早就发现,我们普通人的大脑都是很懒惰的,不愿意去完成有些认知困难的任务。听懂新故事,就是一个需要大脑做出努力的事,大脑会本能的抗拒它。
大脑在认知事物、记忆知识、思考决策时,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是我们自己不太觉得而已,过程中,都要做出努力。
一个人在早期,在婴幼儿时,靠好奇心驱动,会努力学习新知识;青少年以后,人的好奇心会大大减弱,学习新知识时,就要靠下决心了,没有决心,就要有特别的兴趣,否则,是很难主动去努力学习了,除非被逼,不努力就会过不好、过不下,才硬着头皮去“啃”新知识。
明白上面的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是大大的有!
当你想把自己的新意思、新想法传播出去,怎样才会更有效果呢?那就要借助于旧知识,借助于人们耳熟能详的知识,而不是为了强调新,一味的讲一些大家陌生的新知识。
在广告宣传上,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莫不要借助目标消费群已熟的“旧”产品、旧技术,用类比、比喻的手法,让消费者更容易听进去。
比如,最早的汽车广告,当汽车这个新名词还只是很少很少人知道时,汽车厂家和广告专家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知道“汽车”是什么,都要借助马车这个概念来宣传。
有据可查的最早汽车广告出现在1898年8月13日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是是一家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名为The Winton Motor Carriage Co.的汽车制造商刊登的广告,其文案中写道:
“DISPENSE WITH A HORSE. THE WINTON MOTOR CARRIAGE”。
翻译过来就是“让骡子和马都歇了吧,温顿牌汽车。”
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和身边的人聊天时,要聊对方熟悉的东西,和农民聊工业,或者和工人聊农业,十有八九,对方都听不进去,只好礼貌的应付你。
明白这个道理,最大的一个好处,或者就是知道自己的大脑很偷懒,想要更进步,就要有意识的时不时的为难为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