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护短,应该承认近几年来水钢的文学创作除徐风散文诗有所展拓外,其它作者和作品较之从前都呈衰势。这之间不仅包括一批曾活跃一时颇有底气的作者的作品锐减或质量下降,也包括这几年新起的一批文学爱好者基本功粗浅与其作品的俗套无惊。
散见于近年《水钢报》上的各类文学作品,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水钢文学创作的水平层面,少部份篇什值得品读,大多的都是浸淫于极带功利的付梓快感,使整个创作显得十分水气。
就散文而言,这几年让来品味的作品少之又少,充斥版面的,如果不是情寡意淡的叙事,就是靠句型扭变泡制出来的缺乏完整感厚重感的杂情乱绪,既看不见思想的痕迹,也找不到生活的印记;不少的作品,因缺乏来自生活体认的鲜丽和独有,花里胡哨的句子,给人以抄袭之嫌。
和散文一样,作为敏感而激情的诗,我们也没有看到大山与机器、生活与生命已有的悸动,一些似乎在渲泄自我情绪的诗作,如果不是无病之吟,就总给人拣串的感觉,意趣零散,也无诗的敏慧与锋芒。
最反映水钢文学创作综合素质的是小说创作,本就不多的老作者似乎绝笔了,新作者的作品多有"革命故事“之味,难有表现水钢人生活真蕴的作品,更谈不上打动人心。
这几年,《水钢报》上的讽刺小说、问题小说、人性小说、文化小说等上品位的体式作品几近绝迹,作者们大多快意于编一个故事来表示"红心向党",而对现实生活中颇具文学内含的人事缺乏雕龙之文心。
深入生活是文学创作的老口号,它不等于身入生活却近于心入生活。水钢文学创作的疲软,有待新生代的文学逐梦人潜心苦修,让手中的笔透切生活。
19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