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成熟的标志是:遭遇傻逼不争辩,面对装逼不揭穿!人生时刻面临各种选择,支撑人选择的是价值观和判断力,其实价值观也是种选择,背后依然是判断力起作用。所以,每个人生路差异除偶然因素外,取决于每个细小抉择的权衡能力。人对于价值观的表达,目的不是让别人认同和接受,更多是自我思考成果的梳理与加强,同时筛选出价值取向相近的人,增加生活乐趣及沟通的效率。
所以我相信,人前世修行的水准是能延续到今生的,好比有些人前世是博士而有些人是小学生,所以,决定人认知能力、悟性等最根源在于基因。教育虽能改变知识结构,但不能改变性格,也无法给予智慧。简而言之,脑残是不治之症。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贴心的人越容易背叛与反目,保持距离的人往往更安全,连靠近点都懒得做,哪有心思去害人。好比女孩从不上传自拍,要么理性要么淳朴,或许有点小自卑,偶尔见到照片略得体修饰,是大方且细致,不停发PS很厉害的图,潜意识是欺人欺己,强化这就是自己的本来样子,是情商低的表现。女人都喜欢意外惊喜,是因为女人喜欢被动,喜欢被动是因为要人追逐,而追逐中产生竞争关系,能够筛选出最优秀最强壮最智慧的对象,人类就是这么进化成为世界主宰的。
比如人生中的大交易选择比如买房,决定都很快速,小物件反而有时会犹豫不决,戏言大交易决定靠冲动。其实是有道理的,应该说大交易靠直觉,大交易的对象基本上是不可复制的、稀缺的,所以决策要快速,要依靠需求和直觉,小交易往往有更多的选择性。大交易买的是机会,小交易才谈性价比。
人大概分四种,脑子和身体都勤快的适合创业,脑子懒身体勤快适合打工,脑子勤快身体懒适合做自由职业者,脑子和身体都懒的,命好的适合做富二代,命不好的适合做二流子。无论承认与否,时间通常就是用来浪费的,只不过男女浪费方式不同,女人用纠结与情绪来浪费,男人用发呆与不在乎来浪费,且都无法相互理解。还有就是所谓的格局不等同于豪放与慷慨,其本质是种思维行事方式,甚至跟做事大小关系也不大,做小事而有大格局者不多,做大事但有小格局也不少。
人大概也分两种,一种是买东西喜欢砍价的,感觉既省钱又有战胜别人的成就感。另一种是不砍价的,到不是有钱主要是嫌麻烦,也是没有信心与人博弈胜出,无论买还是放弃都不纠结。前者没省下金银山,后者也没败光家产,其实,最终结果都差不多!
仔细观察,每个人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因为出生带着父母各50%的血脉和基因,同时与父母生活中各种耳闻目染,所以,对孩子教育不需要太用力,最终结果大概率取决于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人过了三十多岁后,就很难再做到补短板了,而人生的价值更多在于发挥长项。所以,面对自己弱项批评时,不要过于敏感玻璃心,也别奢求啥励志改变而为难自己,很多缺点之所以存在,并非没有被意识到,而是无法被克服。
真正内心强大者不规避自己的短处,因为它们切实存在;真正身心独立的人不会刻意拒绝适当的帮助,因为知道自己拥有足够的回报能力。
每个人都在寻求自我认可与存在感,但方向与方式会有不同,有人向外寻找答案,通过追求成功得到别人赞誉,有人向内寻找答案,通过类修行降低自己欲望,多数人向外能力不够而向内认知不足,于是,只能靠吹牛来拯救自我了。
吹牛与装逼都有一定误导性,看上去很像但有不同,吹牛是夸大事实的言论,其认定标准是相对客观的。装逼通常指因刻意表现牛逼的行为,核心特征是令他人不舒服,但其评判标准具有主观性。若判断力不够,会把装逼当成真牛逼,若心态不对,也易将正常行为理解成装逼。所以一般酒桌讲得热闹其实不外乎三核心观点,1、咱俩是铁哥们;2、哥们我或哥们你很牛B;2、某某最牛B,是我铁哥们。
吹牛的表现为夸大其词,但目的会有区别,一类是以败火娱乐为目的,多发生在知根知底的熟人中,比如要好的朋友和家人等。另一类是以欺骗为目的,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比如投行面对客户和老男人面对女青年等。男人无论多大,吹起牛来都像个孩子,女人无论多老,在真正爱的人面前都很娇羞,所以,男人一辈子都在吹牛,陶醉于自己很牛逼的样子,女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被爱,沉迷于自己长得还行的虚幻中;
女人之间,关系好的会分享秘密,关系差的易刻薄挖苦,关系平平的会热闹地赞美对方服饰和气质。女人让男人拿主意,既可以避免自己纠结,又能看男人能否猜出自己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若结果不佳,还可以理直气壮地抱怨。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缺乏机会,其实是缺乏判断与把握机会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别人太势利,其实是自己可交换资源太少,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懂自己的人不多,其实是对外在评价过份依赖,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看,其实这是客观事实。
并购市场的火爆也让各种撮合人参与进来,交易的撮合有点像买彩票,看起来起点很低也很容易。很多人的观点是,不就是介绍双方见面么,既然双方有交易的可能,那么理论上就有赚钱的机会。市场浮躁也净遇到不靠谱的人和事,投行主要的工作是对信息和机会进行筛选,需要对各种不靠谱有识别能力。其实并购和投资合作都是熟人生意,若生人仅靠信息就开始所谓对接,要么是外行过家家,要么就是随意相互忽悠。
现在并购项目越来越复杂,各种互联网新行业,收购标的每次都三五个,估值作价、支付方式、业绩对赌及融资安排等都无比个性化,而且经常涉及跨境交易、私有化回归及VIE架构拆除等,无论对投行操盘、监管审核还是投资者都带来巨大挑战,坦诚讲,有些并购案例能看懂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并购确实挺难的,即得对方接受交易,还不能让对方太满意,而且要在诸多竞争者中胜出。既要自己跳着脚才能够到,又不能把弓拉太满整折了。好比某城乡结合部有志青年,想战胜吴彦祖而追到林志玲,还要做到游刃有余,想不石破天惊都不成啊。
过往,中国投行大体分两个宗派,或借政府资源以大平台为大国企服务,或依托小团队机制为成长性企业干活,前者像仪仗队后者似民兵连。未来的中国投行,须要有市场敏感度与协同作战能力,服务连接行业认知与全产品,获利模式贯通投行与投资,区域上打通境内外,即集团军化的资本中介。投行中介做业务有几个误区,一是总希望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利,二是把与人认识等同人脉并陶醉其中,三是视业务或交易机会为资源并急于变现。
投行业务1.0是合规服务,体现在对监管尺度的把握;投行业务2.0是促成交易,核心在利益平衡及人性把握;投行3.0基于价值发现与创造,熟悉行业精通产品基础上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投行业务4.0核心是投融资与财富管理,投行最终是给有钱人服务的。
如果投行给客户推荐了超过三个并购标的,但还没有进入到很实质的交易阶段,建议别再继续了。要么是投行推荐的标的不靠谱,要么是客户还没想好到底要什么,若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那就是你们之间没缘分,总之,三个标的都不行三十个也基本没戏。
很多国内企业看并购项目,只要业务相似,规模合适,就要求直接约见,直接开谈,很少真正研究匹配度,难道是投资部门考核要求的结果?跟相亲一样,只要是女人,先上了再说,感觉爽就跟进,不爽就拜拜。这种行事风格,在跨国并购中,让境外合作机构非常反感,结果让国内企业整体信用度下降,集体埋单。
很多时候,人陷入骗局不是因为骗子高明,主要是被骗者又傻又轴,缺乏最基本的判断能力,通常会找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啥人家老师如何厉害啊,公司办公场所很气派啊,工商上也能查询到啊,老板还跟各种名人合影呢。为啥老百姓容易上当受骗,很主要是原因是他们喜欢被骗时的“美好感觉”,比如打官司找律师时,不喜欢听理性的法律分析,就喜欢听吹牛找关系拍胸脯的各种忽悠。所以,骗子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设计高超的骗术,是如何有效率地筛选出最易上当的群体。
1、手中有壳“手中有壳”差不多是并购撮合中最司空见惯的说法了,感觉怎么可能跟不靠谱挂钩呢。其实,资本市场对于“手上有壳”的标准是很高的,要么你是控股股东,要么你是壳公司的独家委托。很多人理解的手中有壳就是知道哪个壳在出售,其实就是简单的供求信息而已。经常有企业或同行问我们手里是否有壳,甚至有些拟借壳企业把是否有壳作为是否聘与我们的前提。
其实,手中有壳的说法其实很扯,能做成借壳的都不敢说自己手里有壳。若企业要求必须带着壳去谈,说明企业对借壳入门的概念都还没有,通常不会接单。若中介说自己手里有壳,我也会以怀疑的心态面对,问你手里有壳的,简单回答没有就算了,避免浪费精力瞎折腾。
2、能做老板主并购交易中有很多中间人都声称自己跟交易方老板很熟,最常见的说法是自己跟老板是铁哥们,能当老板半个家。这是典型的忽悠说法,先不说并购涉及的利益巨大,哪个老板能随便让人当家作主。就算确实自己能影响和左右老板的决策,也通常会出言谨慎。根据经验判断只要人声称跟谁是哥们,基本可以判断关系一般。
通常中间人说能做老板的主,意图是拦在中间要介入实质的交易谈判,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在中间谋利。这恰恰说明自己在交易中的位置非常脆弱,需要靠吹牛才能巩固。通常而言,双方老板对交易条件没有异议,交易成就的概率也非常之低,中间在夹个两头飘的中间人,交易的成就概率基本就是零。
所以,不与中间人谈交易是条铁律,当然不是说不跟中间人见面,但涉及商业条件的交换必须老板对老板,无论中间人约不出老板还是不想让见老板,交易都必须要用搁置方式进行及时止损。
3、想见面先收费交易撮合实践中有很多类似情形,诚然,市场经济下为付出买单似乎也有道理,尤其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内心充满的不安全感,总担心飞单自己被甩。所以,很多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经常用的词叫做“在商言商”。
其实,无论是交易还是项目合作,为有价值服务买单也是市场规律。但是在实践中,利益诉求过早提出看似对自己利益的保护,其实透着安全感的缺失,本质都是想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中间人安排见面就付钱,就意味着只能对后续交易掌控性弱,而且也对交易缺乏理解。
总之,真正有能力靠谱自信的做法是我先把事做成,然后再谈利益,过度的自我保护要么是想骗人,要么是实在太弱没有自信,都没有必要深入合作。
4、说监管我来搞定的多数并购重组项目都需要监管审批,尤其很多并购案子个性化很强,也经常会涉及方案创新等。所以,监管部门的认可对于并购的操作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现实中有很多人都会标榜自己跟监管部门很熟,今天跟这个开会明天跟那个吃饭。提谁都认识,啥事情都能怕胸脯搞定,似乎企业非常吃这套。在项目竞标中,经常有客户问监管那有啥资源,某某家券商已经答应约监管某领导出来吃饭云云。
个人观点,现行法规及监管下,并购重组的操作比较市场化。对于投行而言,最重要是把方案设计得阳光合法,最快最顺利地通过审核,用自己专业能力赢得监管的认可。尽可能别给监管同志找麻烦,尤其是为了在客户面前表现自己牛逼,这种刷脸卖钱的也别干得太频繁。
总之,拿跟监管关系来拉项目的,多数都是吹牛逼,有监管资源的人,最不喜欢就是那这个说事,躲还来不及呢!
5、混圈子资源对接其实金融圈也是个名利场,各种沙龙论坛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都在交换着名片,进行着各种交易机会的互换,其实效率很低,基本都不靠谱。
多数的论坛或者沙龙都是陌生人的交际,而并购或者投资最终都是熟人生意。看到过论坛主办方安排交易资源对接,感觉十分的好笑。主持人大声宣布着各种并购的供求信息,下面各色人等有拿本记的,也有用手机录音的,似乎并购交易的撮合,就指望这几条供求信息了。
总之,真正有能力和资源的人,也不需要混圈子去结识陌生人,而刚认识半生不熟的就谈并购和投资项目的,基本也都是瞎扯。尤其各种拜访要交换资源的,最后发现基本都是想嫁接别人资源而自己没有的。没有能力的积极和勤奋是件挺可怕的事情。
有人有时在论坛现场询问对方,类似我们操作的中概股回归的项目,你能否跟着投资?这样询问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并购投资都有相对固定的合作机构,大家在理念上相互认同契,在资源都有互换和共赢,跟你不熟不好合作。对方说不熟没关系,我加你微信聊聊就熟了,利益共赢也能实现,我会时不时地给你发红包……
6、报喜不报忧并购交易的撮合很重要的是客观专业,因为并购交易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并购本质是交易博弈,对其中双方而言肯定会有利有弊的。真正有效率的撮合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该给油门离合刹车要配合好。
一般在实践中就会发现有些中间人非常不厚道,为了交易能够成就用尽了心思。只要对交易有利的就大肆渲染,只要对交易不利的就绝口不谈。总是希望能够通过连蒙带骗的方式将客户引入交易中,甚至认为挖坑设计不可逆的局面,大有把客户当作唐僧肉对待的感觉。
其实,客户也不傻,交易中不怕有反对意见,就怕没有安全感。交易的撮合最终是为了赚钱,但是让客户怀疑你为了赚钱而置他利益于不顾的动机,是撮合者最大的失败。但是现实中类似的人很多,每天都满肚子馊主意,殊不知厚道才是真聪明。
7、组团相亲有很多人认为,并购成功就是碰运气,所以交易机会越多成就概率就越多。见过拿着壳公司或标的清单来供客户挑选的,一副很有资源很霸气的样子。把并购交易整得跟摆地摊似的。也见过把N多买家和卖家同时介绍见面,现场配对谈判的,场面好生热闹与尴尬啊。
并购毕竟不是标准化产品,不可能按照组团相亲的方式进行操作,更不能办成广交会。交易靠的勾兑的深度而不是广度,发起交易必须谨慎要做很多功课的,包括尽调判断合规性和估值区间,对业务进行充分了解挖掘投资亮点,对交易的预期进行管理等。
交易是件很严肃的事,别把并购整得跟相亲大会和传销现场似的,在并购届交易只有零售而没有批发,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8、与不靠谱人为伍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判断人是否靠谱很重要的方法是看他周围的人。务实有经验的交易人,必然十分在意自己信誉度。大浪淘沙,最终市场上自然分为两个阵营,靠谱的对交易心存敬畏如履薄冰,生怕做不好丢了名声。不靠谱的人靠忽悠来实现目的,每次失败后都后悔自己忽悠的不够,进入到另外的恶性循环中。
9、虚构造势作为接触由头,比如说我是你某领导推荐的,政府部门的朋友让我找你等等,但并未有相应的领导提前打电话说这事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10、介绍自己时特别重视职位与身份,比如我是某公司的董事长,某机构合伙人,某协会常务理事,恨不得把自己是人大代表及十大杰出青年都说出来,生怕介绍不到位吃亏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11、说的事情都很大很急很靠谱,比如说我这有两个项目交易已经谈好马上签约,但总希望能够见面详细聊,估计是平时闭门羹吃多了所致的但那也就是不靠谱行为;
12、主动约见但地点安排方便自己,大概就是我十分希望能够见到你,你来我公司吧我请你喝茶,或者来我酒店大堂聊聊: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13、朋友圈转发牛人动向,并常以老朋友老相识口气祝贺,也喜欢晒与牛人合影,没有合影就自拍,每次9张每天几波,而且美图到了极致;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14、接触开谈后,提谁都说熟悉,喜欢用昵称呼别人,比如管史玉柱叫柱子,管扎克伯格叫小扎,管马化腾叫Pony,管王健林叫老王等;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15、只要换个名片就打电话约拜访,其实根本不熟悉也没啥事,就是个积极,而见面就提资源对接,聊完就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时候,通过名片就能判断出骗子公司,印刷不太得体但有港澳台分支机构的,喜欢用业务总监及副总裁名头的,还有就是名称比较国际化的,比如亚洲环球信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查理冯,不用多想必须是骗子!
16、嘴里常说的词诸如“人脉”、“资源”、“运作”、“在商言商”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等的那就是不靠谱行为;;其实所有人脉其实都不产生增量,本质都是个人价值的变现方式,就好比多数投资看似钱生钱,但都是钱之外的能力与资源,借助投资方式变现而已,所以认识人与好使是俩概念,有钱和投资能力也大为不同。
上来就谈利益分成的交易合作,看似在商言商先小人后君子,其实是对交易难度和不确定性缺乏理解,或者对其在后续交易作用不自信,还有可能是想利用信息不对称蒙人,总之是注意力不在交易而在自身利益上,极度缺乏能做成交易的判断与格局,故此基本没有合作必要,不是不愿意分利是事情根本做不成。
17、经常提及别人的资源为己用,比如我亲戚的项目、MBA同学的地、哥们的品牌等等,说得很兴奋其实跟他没啥大关系;那就就是不靠谱行为;
18、始终处于攒局的想法,想解释和拼凑资源,而且还八字没一撇呢,就开培探讨个人利益如何实现和保护,十分认真的样子;1l、对方越表现出不感兴趣他越执着,对方抗拒也当没听见,总之憋足了气想通过为难对方来获利,小忽悠没镇住立马开始大忽悠伺候;
19、虚构人情来送,比如看到有新品牌入场就说自己当初给品牌美言来着,正常按合同付款也说自己协调关系搞定,恨不得看到有人给乞丐施舍,都要跑过去跟乞丐说他帮了忙的;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20、随身带好几种名片,名字也偏山寨比如“高盛汇通控股”之类的(尼玛我随便写摩通汇根结果真有这家公司,改了个美林汇通尼玛还有),更有甚者在工商系统无法查到,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21、出来谈判总喜欢带女秘书,女秘书看装正规但难掩的风尘范十足,那就是不靠谱行为;
22、初次见面就要签战略合作协议的,感觉基本没有后续合作可能与必要,因为其主要目的是走形式应付领导,或拿战略协议去忽悠别人,既没有合作的动力,也没有相应的决策能力,多半不是靠谱之人。
并购交易不确定性太强,人靠谱的前提下事未必靠谱,若人不靠谱则事情不可能靠谱,还有常跟不靠谱人混的就不可能靠谱。远离不靠谱的人,而且不能给不靠谱人第二次机会,因为不靠谱是深入骨髓的,无法改变只能拉黑!
古语说“人无信则不立”,翻译成现在话大概就是人得靠谱才行。仔细琢磨下,靠谱应该并不局限于诚信,还包括类似判断力、做事态度及是否有耐性等。总之,靠谱差不多是对现代普通人的最高评价。
好像没人愿意承诺自己不靠谱,但是现实中不靠谱之人还真不少,说明靠谱不仅是意愿还是种能力,或是基于认知能力基础上的价值选择。有种极端的说法说靠谱与否来源于基因,在娘胎时就已定型了,听着让人好绝望。
其实,靠谱是个太宽泛的话题,结合并购业务聊聊。
投行并购业务属于金融服务行业,需要面对各种交易与复杂局面,交易达成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可少,不仅需要利益的平衡,也需要对人预期把控,甚至需要些缘分与运气。并购参与者也风格迥异,有人认为反正都是碰运气的事,就应该用投机心理去应对;我的观点相反,因为并购本身不确定太强,得更务实靠谱去搞才行。
一、发起交易需有无比谨慎
最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并购交易的撮合就是供求信息的交换,市场因此而充满了各种浮躁的叫卖声,各路神仙也都乐此不疲。微信群里并购交易诉求此起彼伏,并购论坛沙龙上大家交头接耳。尽管并购达成以供求为前提,但仅供求匹配距离交易达成远之又远。而且,市场飘着的多数都是无效信息,即使个别信息具有价值,但概率极低以至于不值得筛选。
并购撮合有两个前提:首先是基于对人的信任,其次是对事的判断。并购对于交易双方而言都是大事,有时候甚至决定着身家性命,同时并购方案通常又比较复杂。故此,客户的信任是交易前提,所以说并购是熟人的生意。另外,并购不确定性也很强,带来的机会成本和风险都比较大。简而言之,客户通常介入并购会较谨慎,在交易谈判前需要有基本的判断。这需要投行对情况要了解,比如合规性是否满足要求,估值大致能做到多少,交易对方大概想法与心理预期等。
故此,交易发起要求相当的谨慎,绝不是随意信手拈来的。发起交易的条件也比较苛刻,通常要求对标的摸底甚至完成尽调,同时要求取得至少交易一方的充分信任才行。见到供求信息就无比兴奋,立刻投入到并购谈判的安排与撮合中,看似勤勉其实对并购交易难度与条件缺乏判断。简单供求信息交换并无意义,要么交易基础薄弱做不成,就算运气好做成了,中介价值得不到体现也很难收费,总之,不靠谱名声多半是落上了。
有人会持不同观点,说你净瞎JB扯啥,没有交易机会谁会让你尽调。另外,耗费那么多心血做铺垫,最后搞不成机会成本多高啊。确实,多数企业在没有交易机会的前提下不愿意尽调,但这事分怎么看,有句话叫道不同不相为谋,类似标的只能排除在交易机会之外。另外,恰恰是因为心血宝贵机会成本高,才要功课做在前面。
总之,并购交易确实需要运气,但交易撮合绝对不能仅靠运气,撮合的本质是机会筛选进而增加概率的过程。尽管经过努力交易也可能无法达成,但会留给交易双方比较务实专业的印象,确保不会打入黑名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二、公平坦诚面对交易双方
投行在并购谈判中比较纠结,主要是其居间角色分寸难把握,既不能成为任何方的对立面,也不能做任何方的利益代言人,更不能做双面间谍两边唬,但还必须取得双方的信任与认可。
投行要明确自身在并购撮合中的作用,并非为了实现委托方利益最大化,而是在利益平衡的前提下促成交易。其实,交易方案的利益安排与交易达成的战略意义也有个平衡,很多时候对于委托方而言,交易能够达成的战略意义更大,投行若仅为单方利益考虑最终交易达不成,一切也都是春梦一场。这点需要得到委托方的理解。
在交易撮合中取得对手方的尊重甚至信任,是投行在撮合交易中必须要追求的,这也是交易对方建立安全感的过程。通常而言,A股并购多是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交易对方面对强大的买家及其专业机构时,常会基于内心不安全感而排斥投行的所有建议性意见,没有安全感的建立,并购交易将举步维艰。
所以,要求投行在撮合交易中保持公平坦诚的心态,有时甚至更需照顾交易对手的利益,不争即争。要做皇帝新装中的小孩,在双方耍小心思时候要艺术性的揭穿,让交易在坦诚阳光的利益交换博弈中前行。并购交易中,投行有点像拳击裁判,需要居间控制节奏保证比赛公平,同时也需要避免双方受伤或者犯规,绝不能当委托方帮凶,吹哨后帮着客户狂殴对手。
投行在交易中赢得交易对手的尊重,不仅有利于交易本身,对财务顾问的业务拓展也很有帮助。把交易对手变成潜在客户是并购业务最高境界,同时也有利于良好口碑的形成与传递。其实想想,山不转水转,并购交易的各个参与者本质都是合作方,有一时的对手,但没有永恒的敌人。
三、介入利益博弈请三思
并购交易的谈判是个利益博弈过程,交易的达成意味着双方分歧的消除。投行设计利益平衡方案和对交易双方预期进行有效管理。听起来好像投行全程都在介入利益博弈,不介入利益博弈而促成交易似乎是不可能的。
投行介入利益博弈的角色很特殊,正如上面说的投行好比是裁判,提供利益博弈的条件而不是亲自参与。既投行提供专业服务目的是有利于交易双方博弈。而不是直接作为某方利益代言人最商业利益进行评判。
比如,就标的资产的估值作价而言,投行需要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撑。比如,对市场可比交易及可比公司进行数据采集,告诉双方别人家都什么定价水平,还有从评估技术角度框定比较合理的估值区间,让双方在合理区间进行博弈。
因为投行处于居间角色,故此,不能直接说商业条件是否合适,若评判也需要跳出商业利益之外,从项目操作的可行性角度进行专业评判。投行替委托方砍价也是比较忌讳的,即投行在利益博弈面前要豁达阳光,摆出“关我咩事”的态度来。
但投行不能完全作为旁观者看热闹,在交易拉锯战胶着时需要果断参与,通常都是交易博弈到接近尾声。比如买家坚持5亿出价而卖方坚持6亿,投行跳出来喊5.5亿,不破不立,意在打破交易僵局。
第四,远离不靠谱人群
并购市场比较火爆,各种人充斥其中寻找发财机会,有人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做事没溜,也有人习惯性夸大其辞不停忽悠,更有人通过信息不对称恶意行骗。浮躁市场中,太多的人有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投机心态,最终通过各种不靠谱的另类勤奋来博取概率,怀揣着干一单就退休的梦想,前赴后继熙熙攘攘。
客户也有不靠谱的,企业家具备基本的人品和价值观最好,即对真诚和善良的信仰与追求。或者,至少要有在商业利益追求的前提下,有基本的规则意识。特别在市场的蛮荒期,陪客户长大也确实需要耐心和眼光。另外投行服务客户也需要名利兼顾,有前辈曾经说过,要避开虽赚钱但是丢名声的交易,因为利益是暂时的,而美誉度是永恒的。
对合作方也需要谨慎,先观望再决定是否合作,保持必要的矜持与理性。遇到机构有喜欢搞面子工程,就想签个战略合作协议应付领导;有些是借合作交流取经的,各种频繁咨询要模板。总之,有诚意有能力且能实现优势互补的合作要珍惜,市场大浪淘沙,最终靠谱的找靠谱的彼此欣赏做点小事,忽悠的找忽悠的把酒言欢共谋大业。
投行需耗费太多时间做机会筛选,实在有太多不靠谱的人和不靠谱的事,有时候最烦的就是不靠谱的人还特别执着,另外时间久了会形成嗅觉感,感觉靠谱的事未必真靠谱,感觉哪里不对的项目,就基本没有靠谱的。
不靠谱的人是啥样:1、混在不靠谱人中,怡然自得;2、说大话办小事,靠拍胸脯打天下;3、追求低概率但高回报的事,投机心理强;4、没安全感,遇到变化就要么急要么溜;5、总认为别人傻,不拒绝但也不履约;6、自来熟,端起酒杯就是好兄弟;7、听众都不信,但是不耽误满嘴跑火车。
靠谱人是啥样的:1、周围朋友都很靠谱;2、办事认真但话从不说满;3、知道如何取舍,愿意放弃低概率事件;4、有安全感,能坦然面对各种变化;5、不低估别人智商,会拒绝但比较婉转;6、不会很快跟陌生人熟悉;7、掌握吹牛和骗人技巧,但几乎不用。
因为人的内心对安全的需要是胜过利益的,若没有安全感时,利益再大都会被认为是陷阱,若有安全感时,吃再大的亏也可能会愿意,因为可能有格局、肚量甚至面子的收获在后面。所以,对于人性而言,不怕吃亏也不怕占便宜,而怕心理没底!
另外,不靠谱的人必须放弃与拉黑,这才是最靠谱的行为,千万别试图改造不靠谱的人,因为不靠谱是深入骨髓的基因,很难改变!因为绝大多数争论的基础都是无效的,双方在信息不对称和逻辑相异中,激烈地说着彼此不相干的话。所以,世界上最无聊的事就是为说服别人而较劲。表达下自己观点就OK,就算获得支持通常不是说服别了人,而是筛选出观点相同的人群。所以,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对方沉默后,你误以为你赢了。
最后说句,并购跟投资差不多,多数的机会在简单甄别后需要放弃的,没有判断力的勤勉是十分可怕,与其费力跟不靠谱人打交道,还不如消停歇会儿,多半也不会影响交易成功率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