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实验很有名,叫“棉花糖实验”。每个孩子眼前有一个棉花糖,老师说我出去15分钟,如果我回来时,有小朋友没吃这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另外获得一个棉花糖。甜食,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有些孩子就没等老师回来把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忍住了。实验没有结束,据说这些孩子的未来一直被科学家观察和记录,科学家发现,那些忍住没吃棉花糖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精英和成功人士,而那些急吼吼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大多处于社会中低层。这个实验,经常会被用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看的远些,要有自律,不要贪图现在的享受,现在的辛苦,能换来未来的幸福。
这个实验是观察未来,但我们能否往以前看,想想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去吃那个棉花糖?他的选择难道只是嘴馋?他的选择是否存在理性呢?
当然,我们没有这些孩子的详细数据,但我想孩子的成长是受家庭环境影响的。这些孩子的生存环境、日常的教育、成长的经历,肯定是不同的,而正是这些不同,才导致孩子面对棉花糖采用不同的策略。所以,不是忍得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能大概率成为成功人士,而是家境教育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为成功人士。
而贪嘴吃上棉花糖的孩子,是否存在家庭经济不是很好?食物资源很有限,兄弟姐妹又一大堆,当吃的放在眼前,还不马上吃掉?难道还要等哥哥姐姐来抢走?毕竟,生存是最根本的,先活下去,才能有机会想如何过的好。
呵呵,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种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