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

像不像游戏里的升级关卡?似乎知道为什么游戏里容易出“大神”了,掌握这个练习方法,生活里也能出“大神”。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最终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也就是天才所说的“正确的练习”。

人尽皆知“一万小时定律”是否跨入误区?当自己长时间没有进步不得其解的时候,答案在这里。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缓慢退化。

辨别自己的一万小时到底是在刻意练习还是一般练习很简单,只用看是在“学习区”还是在“舒适区”练习。

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科学家们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刻意学习需要注意哪些?

只在学习区练习,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

从不会到会,大量重复练习。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的学生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

学习为什么需要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最好的老师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现在仍有不少人相信天才天赋,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心理学家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的从新手、一般专家到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证明了高手不但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训练方法有没有用看看“天才”的扎堆出现就知道,比如曾经有一个时期俄罗斯对女子网球,韩国对女子曲棍球,中国对乒乓球的的绝对优势。

天才来自刻意练习。看《刻意练习》掌握刻意练习再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但也不要忽视兴趣,兴趣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内坚持刻意练习一万小时。


【无戒 365 极限挑战营第 031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序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刻意练习。 这种练习是有明确计划的、为了提高绩效,需要老师的帮助、反复多次(心理学家...
    程云舒阅读 1,780评论 0 3
  • 在上两讲中我们提到了:学习要主动,学习要重复,重复地学习还要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科学地进行。 所以,成...
    三头六臂果果阅读 627评论 0 0
  •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
    兔妈妈1503阅读 410评论 1 4
  • 天才,来自刻意的练习 无数的成功人士,专注的重复的做一件事! 学习的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人只有在中...
    Wukunying阅读 176评论 0 1
  • 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事情很多,弹琴需要学习,开车需要学习,操作电脑需要学习,跳舞需要学习......总之,要学的东西多...
    老苹果2阅读 2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