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十岁是“付出”人生的起点。
先默默地从不为人知的体贴行为开始做起,然后再练习难度高一点点的付出,比如借着自己的工作把所能付出的事物传递出去,做让很多人感到开心的事。作者提到,在一流的餐厅“学习付出”(带后辈去一流餐厅吃饭),向孩子传达心目中的“理想的家庭”,诚实缴税,努力维持与社会的联系,Think global、Act local(本着全球观点思考事物,执行当下办得到的事)
12、制作“未来三十年“的年表,把四十到四十九岁的十年当成播种时期,列出挑战清单;把五十到五十九岁当成灌溉成长期,填上如何培育种子;六十到六十九收成年,描绘你理想中的收成。
13、为了接下来的三十年能够持续做想做的事情,必须让自己做个有用的工具,“不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做人们有需求,需要我帮忙的事情”。
14、年过四十,作者开始学习三门外语,英语、法语、中文,一方面能够通过学习新的文化持续活化、成长,另一方面为了向世界传达日本文化;转向多阅读历史书,从历史书中学到非常多东西,也能和外国朋友有更多的话题。
15、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习有效收集信息,,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第一是亲身经验取得的信息,第二是直接问人,第三是张开天线用心感受。
16、四十以后,体力与能力都不如从前,需要放慢脚步,精挑细选值得做的事情,找一种在玩乐之余有能带给自己成长、对自己有益的娱乐,但绝对不能碰赌博,
17、用感动用金钱流动,例如吃贵的对身体有益的事物。把钱花在感动上,就算贵,也不是是奢侈。不要碰“免费的东西”。
18、要备好养老金,支出是能够自己可掌控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为养老做好资金储备。
19、许多原本坚强的人,上了年纪之后却容易自暴自弃成为一个弱者,放弃人生的比赛。绝对不要成为“弱者”。
20、以备忘录的形式把自己希望留下什么、想告诉身边人什么,交代下来。
大概如此。
作者以亲身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们,40岁以后的人生怎样更精彩。
作者40岁以前的人生很丰富,因此,他对今后三十年的人生是定位在“回报社会,尽可能付出”这样的高度的,在我眼里,是一个社会精英应该有的样子。全文充满谦逊、感恩的的基调,没有说教的口吻,仿佛就在咖啡馆的下午,娓娓道来。和我在日本旅行时遇到的一部分日本男人气质很吻合。
但以我肤浅的阅历,纵观周围的人,好像有这样情怀的人并不多,40岁的人生大多还在打拼,为着子女的幸福未来,像头老牛在苦干。
我想这个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吧。
而我的前半段人生过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精彩的社会成就,也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好像无以回馈社会,轰轰烈烈帮助他人。
但这本书一样可以带来启示,只要愿意,只要付出行动。40岁,不会是抛物线的顶点。明天肯定会比今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