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招聘面试结束了,我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但这场招聘对我来说,感慨挺多的。
报名前就有两个多年不曾联系过的同学联系了我,表达了想要来我们这里求职的意向,当然更多的是打听我们公司的福利待遇、考试内容。
对于考试内容我自然的确是不知道的,只能遗憾地如实告知。福利待遇这一块我倒是知道,自然也没有必要瞒着她们。对比之下,她们现在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其实要比现在我们招聘的岗位要多出一倍。但她们依然选择准备选择我们,原因无他:国企、离家近、方便带小孩。
而这一次,我在公布面试的名单里,看到的熟人却不止这两位老同学,还有一个在3年前,我那次入职面试时遇到过的一个竞争对手,当年我们招录3个人,不巧第3名有两个,录取了4个,他正好是第4名,这一次错过便是3年。而那一次的第二名,是我的学妹,也正是他的同事,已经跟我共事了3年。有意思的是,当年一起进来的第3名中的其中一个,不久变进入了我们合作的银行,他正好也是对公业务,从此他来我们公司开始都要坐到我们对面,并且还给他立个座牌。从前跟我们老板汇报工作都是不够级别的,现在是能跟老板交谈甚欢了。而这次的这个哥们跟那位前同事相反,他正好是从银行考来我们部门……我们3年前面试完在公司楼下聊过一上午,彼此都是认识的,不知道下次再相逢的时候会不会心里互相道一句“SB”。
这次考试的那个哥们听说发挥得不错,笔试第一,听说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开玩笑,干这么久甲方,对我们的工作当然了若指掌),只要面试正常发挥应该能进来了。
而报考我们部门,我的另一个同学,这次估计就没有机会共事了。但实际上,她目前已经在我们当地的一家上市工作了,收入也比我们目前要高很多,也许考不考上对她来说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我从她跟我交流的情况来看,她可能更多的是对目前的状况不是非常满意,想正常换个环境?总之对她来说不算是坏事。
另一个同学报考的是财务工作,曾经也是深圳某上市公司的财务,现在小孩要上学了,过年期间辞职准备留在咱们这个小县城工作了。实际上她也已经入职了我们当地一家非常有名的大企业,只不过,我们公司离她家步行仅5分钟的路程,尽管待遇上尚不如目前的工作,但依然选择离家近。不出意外,她这次应该也能顺利入职。
其实,过年期间,还在财务部门碰到过一个实习了一个月不到的同事,巧的是,她也是3年跟我PK过的对手之一……尴尬的是,在对接工作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认出彼此,她3年前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素面朝天;我当年也是被老总在电梯里拍着肩膀问“小伙子,今年上高几”的小鲜肉(实际上当是已是而立之年),现在已经是中年油腻大叔了,再见面认不出彼此确实除了尴尬一下也没啥,更尴尬的时候,她扫我微信加好友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好友里面有她,而她的微信里面并没有我……貌似上一次加完微信后也没有聊过?
世界真的就是这么小,兜兜转转,以为这辈子不会有交集的人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来次偶遇,而世界其实又蛮大,以为能一直联系的人,渐渐的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消息了。
实际上,上面的这些情况最多也只是让我感慨一下缘分真妙不可言之外也没别的。真正让我感慨的是,我在公司已经工作了3年,对于职业生涯来说,不算长,但也不算很短了。从最开始的激情满满,到现在觉得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可以明天再搞的。心态上也从满怀憧憬,变成了35岁焦虑。公司真的有这么好吗?好的话为啥在职的年轻人都在考公?可是如果不好的话,为啥那么多有“一建”“造价师”的牛人从外面的大城市回来竞争那么一个普通的岗位?
24岁刚毕业到深圳的时候是迷茫的;
25岁第一次失恋的时候是迷茫;
28岁再次失业的时候是迷茫的;
30岁回家工作的时候也是迷茫的;
虚岁马上35了,人还是迷茫的。
到底是我在虚度光阴,还是迷茫是人生常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