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了,说点什么把,也正是我所想。
去年我放弃了南方还算的上舒适的工作回到家乡,找了个本地工作。做了4个月。几年外地生活回到家乡的所见之人无不亲切,4月之内所识之人尤为突出。爱好,习惯,家常,所见所聊,都在提醒我“这就是你要的环境。”可是造化弄人,仅仅为了“裹腹”还是不得已了。
其间有这么一个朋友,喜欢唱歌,我与他闲聊内容除去唱歌与工作外,再聊的大多是外面的生活如何如何。有这么一次对话我记忆尤深。他莫名的问了句:“你在外面这些年就为了赚钱啊,还为了嘛?”......说实话这些年来类似的问题确实不多,几乎没有,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出去就是赚钱呀!毫无疑问!当然我喜欢这个问题....,突感诧异,抬头说:“为了自由呀!”我看出了他一副打心底认同的表情,而且轻轻点了点头,但最后还是想掩盖掉这种“认同” 故作不屑的说句:“图嘛里”
茶余饭后闲聊到某一个在外地打拼的人时,他总是不屑的说上那么一句“图嘛里”每每如此!
而我恰恰绝的这种“每每如此”折射出某种无奈与不可离家之遗憾。也正是我如此笃定他所遗憾之事,并且认为...爱唱歌的人大多都重情义。离开公司之时我已觉得这个朋友是个可交之人,于是我一再与他强调“离开了也是朋友”诸如此类的话,之前的我从没有跟别人强调过此话,况且短短几月时光。
离职前与他出过一次差,等车时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我自然有些惊讶。第一次坐火车,路上种种不用多聊,大家定能感同身受。
回途时买到的夜班车,一个90后“创业小伙”坐他对面,小伙子挺乐意聊自己的“创业经历”, 他听的津津有味,而且还追着问。听者不烦,聊者不倦。就这样一直聊到小伙子下车,天都快亮了。在他看来这小伙子不得了了,年纪轻轻这么大能耐。而我看来天南海北的过客所聊内容都要加引号,真假难辨,听一听过去就算了。而他居然意犹未尽的又跟我重复了一遍两人所聊内容。呵呵,我坐你旁边能睡着嘛?都听见了好吧。整整一夜未合眼,兴奋之情就像是一个孩子聊起了心爱的玩具。
在回首想起时,他或许觉得在外地打拼的人定与家中“苟活”之人不同吧!听那些“有趣的”创业故事就恨不得把自己置身其中跃跃欲试。以至于一夜不眠,且精神抖擞。
其实这都是小事,朋友余生若长......这都不值任何人提起。
后来我跳槽去了北京。稳定下来后,想去拜访那些4月“老友”这是开心的事吧?可是见面必是寒暄。寒暄过后聊什么?聊已逝去之人嘛?还是不去了吧!
就到这把不必刨根问底,随笔保存的记忆而已。与你与其它没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