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坐中午的车,两个半小时后回到西安北站,在那里吃了麦当劳,转乘下午三点的车去天水。一小时四十多分钟就到了天水南站。
入住酒店后随即就去街上找吃的。看中一家叫“黄记煌三汁焖锅”,那是北京原创的连锁店,点了荤素各类,看服务员妹妹手势麻利地一边回答我们的提问,一边将荤菜蔬菜一层层铺好,浇上手中不停在调的汁水,盖上盖子,调好时间,收拾走人。时间一到,妹妹过来,打开锅盖,请大家开吃。蒸出来的菜果然原汁原味,味道鲜美。
7月10日。上午冒着时大时小的雨,我们去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地处秦岭余脉,它的形状像是一个麦垛。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一路上打着伞,淋湿了衣服,走湿了鞋,不禁抱怨老天爷不上路。
到了景区,看见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的红色大字是“麦积烟雨”,原来不下雨,还看不到它的朦胧美呢,我们方才明白雨天来的好处。沿着山脚下往里走上好一段路,终于可以上山了。石窟围着这座独立的山修建而成,栈道上涂成红色的铁制栏杆和周围的绿树青山很适配。有些石窟不开放,有些路段关着门,不能进,可能是轮流开放参观的吧。
我们在那里上上下下,时而看人文——石窟里的塑像,时而看自然——栏杆外的风景。有两个巨大的石雕,外面用以遮盖的建筑物已经失去,无遮无盖地暴露在自然里,使得石雕被大自然侵蚀得严重些。
遗憾的是我们几个对石窟艺术了解得不多,只是外行看热闹似地看过。大师似乎对石窟艺术情有独钟,时而手举单反向外拍着不断地弥漫升腾的烟雨;时而手执手机向内取着石窟里的塑像。连平时不大拍照的教授,也翘着兰花指举起了手机在取景。
站在高处往下看,层层红色栏杆走道像是现代楼房里错落有致的阳台,煞是好看。石窟里的塑像多是泥塑,虽然有缺指断腿的情况,但色彩保护得比较完好,同行的巧去过敦煌,觉得还是这里保护得最好。
山下的小吃摊前,吆喝声此起彼伏,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摊点,我们坐下吃牛肉拉面。除了牛肉少一点(老板娘把最后一块全切给我们了),面条的味道还真不错。
一小时后,我们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原名“太昊庙”、“人宗庙”。庙前一个大牌坊边有一个老巷子,走进去看看都是些老屋改建的饭馆。伏羲是中国古代三皇之一,庙里是一群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古建筑。有戏楼牌坊钟楼鼓楼等古建筑,有碑廊展览厅等新建筑。注意到一个低矮的表面像是三彩用红色的栏杆围着的小香炉很是别致,太极殿两边的方形窗户上盘着一龙一凤,这些应该都是古物。
进入庙门,两边古柏参天,庙门内两棵古槐树仅剩一棵,业已中空,被鉴定为唐代所植。先天殿前一棵古柏倒下被支柱撑着成45度角,但令人称奇的却是它的枝头绿叶满枝丫。
出了庙门,地上一块菱形铜片,上面刻着中国的地形图、发散线和“天水零公里标志”字样,才明白原来天水是在咱大中国的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