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初期,区块链落地的相关应用场景也较为单一,目前的应用主要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为主。实际上,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手段,正好可以与我国农业产业中环节多、成本高、缺乏规模化等突出问题相契合。同时可以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案,引领农业农村生产模式加速迭代。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多行业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解决更多痛点,让区块链技术在“三农”场景中有更多应用。旺链科技在此篇文章中,将就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金融、农业大数据、农业用工等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阐述,为实现区块链更多落地和应用拓展做出探讨。
区块链+农村金融:贷款服务“加速度”
我国农业市场有着数万亿的经济体量,并且有许多利好政府政策的帮扶,但农业金融的发展却一直差强人意。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末,我国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46%。农村金融服务的疲软与整体农业市场的蓬勃发展呈现出不小的供需矛盾。
究其原因,是农业金融服务的信用体系建设不足以应对农业从业人员复杂的借贷情况。毕竟农业生产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系数,农业从业人员的经济状况也有很大的个性化差异,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者偿还能力的评估较为困难。而且农业从业人员通常会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林木、林地承包经营权这样的农业产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整个资金申请流程不仅会涉及银行,还会涉及林业以及国土等各个独立经营的国有系统,信息不对称让整个贷款过程中抵押物的流转监控难上加难,贷款风险被进一步提高。
区块链金融平台里的数据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如果运用区块链将借贷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作为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那么就将获得一份不可修改的个人金融信用的数据账本。可杜绝个人信息造假风险,降低贷前的信息审核成本。同时质押物的流转信息也会被全部上链,将产权等资源或资产数字化,真实透明的数据会让相关产权清晰明了,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不再需要“高可信度的第三方”,而是直接建立在自动化的数字系统上,阻绝了人为因素。而银行作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一个参与节点,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就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放贷风险。并且,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和隐私计算等特色技术,也可完美解决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