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财经圈里比较热的新闻之一就是:11月18日,我国央行发行了负利率的欧元主权债券,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负利率债券在我国诞生了,而且引起了4.5倍的订单量。
详细的新闻如下图所示: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有何感想?
于我而言,作为一个家庭财务顾问,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负利率时代真的来了,它已经不仅仅是欧洲和日本等地的事实,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中。
另外,在负利率的时代,理财可能会越来越难,过去简单买银行理财产品加储蓄的模式,可能分分钟财富就被通胀给稀释了。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负利率时代,如何保障财富不缩水吧!
01 负利率是必然趋势吗?
要讨论负利率时代,我们不得不先来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低利率,又到零利率,最后走向了负利率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了。自从1995年以来,日本央行一直奉行低利率政策,1999年正式进入零利率时代。
美联储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不断降低利率,在2008年以来的近十年其基准利率维持在0.25到0.5%之间。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之后,更是持续降息至0至0.25%之间。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的应对举措也是不断降低利率,目前基准利率维持在-0.5%。
事实上,除了巴西、俄罗斯等少数几个为了应对通胀和货币贬值,不得不维系一个较高基准利率的国家之外,全球有53个中央银行都把利率维持在零或者接近零的水平。
低利率似乎成了全球央行们遵循的共同规范,低利率乃至负利率、负收益国债,这些现象已经成为经济常态。
那利率水平到底跟哪些指标有明确的相关性呢?
一般会认为人口的老龄化、企业降低杠杆率以及新技术对资本的依赖度下降等,会导致目前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环境。
但实际上,根据《利率史》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西勒研究了4000年的利率史,发现利率的水平,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相关性巨大。越是文明程度高的社会,利率水平越低。
原因为何呢?
衡量人力要素的价格是人工工资,而衡量资本价格的是利率,利率水平高低决定了总体新增财富在人和资本之间的分配。
在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人的价值就会更大化,人的价值和技术价值极度被体现,而资本出现过剩的状况。人力资源决定了国家、城市、企业的兴衰,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利率趋向于零。
所以,基于以上认知和当下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测在未来我们国家朝着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利率水平也会一步步下降至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其实,考虑到通胀因素,当下的实际利率就是负值了。)
02 负利率带来的影响
如果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的趋势是确定的,那这种趋势对于我们家庭理财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呢?
一是,确定性收益资产的收益率下降,财富配置的目标实现难度增加。
之前以低风险、固定收益率金融产品(存款以及银行理财等)为主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将难以支撑与过去相当的高收益率。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可能都需要重新调整资产配置,以求实现相对可观的投资回报。基本无风险收益率在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大家可能会被迫增加其他权益类风险资产的配置,这也是未来金融资产配置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之一。
二是,不确定收益资产风险上升,分散投资风险难度增加。
这个主要原因是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推高了资产估值的水平,市场波动加大,甚至会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化等。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不得不接受高风险,且预期回报也不得不降低。
就如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创始人,《周期》的作者)在11月13日的第十一届财新会议上列举的那样,我们可能要面临以下五种选择:
1、像往常一样投资,接受如今的低回报;
2、在了解到现在的高风险、证券价格高的情况下,降低你组合的风险,等待市场的纠偏,并接受更低的预期收益率;
3、清掉所有仓位,持币观望,接受几乎为0的收益率,然后等待环境改善;
4、与上述决策相反,主动承担更多风险,为你的组合换取更高的收益,但是要考虑清楚,你是否真的愿意在收益低、风险高的情况下这么做;
5、将现金投资到小众的投资领域、投资大特殊的产品,让特殊的投资经理来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如果你真能做到,那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看到以上五种选择,是不是发现在顶级大牛的投资专家眼里都觉得当下的风险和收益不太成正比,那对于一般人做投资决策就更难了。
03 如何规划,财富不缩水?
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负利率时代,如何才能保障财富不缩水?
其实,简单一句话:做好家庭资产配置,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打理!
在负利率时代,可能大家都会觉得理财投资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要么降低你的收益预期,要么提高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我觉得可以把家庭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比如6%-8%左右,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在不用大幅提升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就能够实现了。
一般来说,对于追求稳健财富增值的家庭来说,可以选择50:50的比例进行进攻和防守资产配置。
对于靠工资收入获得财富的家庭,可以将50%的可投资资金通过定投的方式,陆续配置在由机构操盘的大盘指数以及行业指数基金。长期来看,这种组合的回报率可以实现10%左右的回报。具体如何配置,可以参考文章:一份易上手的金融资产配置指南。
而另外50%可投资资金,则同样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配置锁定利率的长期债券类产品,比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国债等,替代掉原有全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策略,可以获得3.5%-4%左右的长期收益率。
按照上述的配置方式,那家庭财富的整体增值速度则约为6.7%-7%左右,是不是还可以呢?
实际上,回溯历史数据,50:50的股债平衡策略的整体回报率还是很可观的。这样的组合,既有向下保底的收益率,又有向上增值的弹性空间,就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组合策略,是不是更适合应对当下的不确定风险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本人对于负利率时代下,如何守住手中的财富,做好资产配置,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