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年轻人们对与乡村有关的话题,越来越上头了。
李子柒成了全球网红,来自小县城的五条人乐队也广受喜爱,张同学带来的原汁原味乡村短视频,也让我们发自肺腑地赞叹乡村生活的美好……
最近很火的国漫《雄狮少年》所呈现的广东小乡村也引发了热议,比如墙上的苔藓、缝隙里的小草、四季的变化,都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气。
在各个行业都在疯狂内卷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放下一切去个遥远的地方,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沿着田间小路,走回安放心灵的原乡。
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最理想的方式,也许是与乡村生活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在繁忙的生活中可以抽出时间随时前往。
乡村民宿,便是可以满足这种理想的方式。
而乡村民宿,也让不少“穷乡僻壤”变成了“诗与远方的故乡”,让村民们也实现了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01
最大化拥抱自然,再繁星围绕和鸟鸣中入睡
好的乡村建筑,不是在田野间建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房子,而是尽可能通过设计,让人们能够最大化地拥抱自然,让建筑隐于乡野之间,在山间晨雾中坐看云起,夜晚满天的繁星伴你入睡,清晨阵阵鸟鸣唤你起床。
重庆垫江巴谷宿集,是一间位于雷家湾半山稻田之间的民宿,这里有一片马蹄形的稻田,从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都围绕这片稻田展开,半亩地、一头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民宿建筑围绕稻田布置,客房和接待区被安置在西侧和南侧的山脚下,书吧和室外大泳池位于稻田北侧,背后有树林作为依托,餐厅则被隐藏在稻田中间。
巴谷宿集的建筑设计并不追求新奇的造型,它更多的是注重建筑、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场地原始的自然条件被尽力保留,建筑以一种“点”的方式加入进来,人们游走在建筑和山水之间,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山人”之境。
大乐之野千岛湖民宿,位于千岛湖西侧水岸交界的金山坪村,民宿临水而建,远处群山连绵,近处水面平静,微风吹过荡起丝丝涟漪。自然环境的最大化引入与人工痕迹的最大化退让,是民宿设计的第一原则。
民宿室内空间的设计,则最大程度地削弱物质性,以装饰性的手段将所有建筑工业化的表达抹去,没有结构的暴露,也尽可能隐藏了机电的痕迹,让窗外的自然成为主角。
大乐之野中卫精品民宿,则是一座隐匿于黄河边的生态型建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这里是连接西域文化和经济的通路,有着黄河与沙漠相结合的稀有景观资源。民宿设计希望能够将建筑隐匿于自然,用谦和与敬畏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平衡。
建筑基本遵循当地民居风貌特点,平屋、露台、院落、苇杆檐廊,在外墙上则运用了水泥砂浆抹泥的特殊工艺还原当地夯土墙的建筑肌理,还原了建筑旧日的风貌。
室内空间的设计充分地考虑了光的作用,极简的装饰和色彩都匿于空间的厚重之中,只有光和阴影在墙壁和地面交响,激发出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02
包裹在原始的材料中,留住几千年来的居住温度
乡村的房子应该怎么建?“就地取材”是绝佳的方案。一座座现代化的乡村民宿,因为最传统的建筑材料,而有了记忆的温度。
马儿山村林语山房民宿,离张家界主城区约25分钟车程,这里有零星散落于山坡田野间的民居,别有一番野趣。民宿被树木包裹,人又被建筑包裹,保留了原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秘感。
设计师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比如垒毛石、土砖墙、水洗石、水磨石、青砖墙、小青瓦等,都是当地非常常见的用材,又找到了当地的工匠施工,大大控制了建造成本。
坐在阳台,微风拂面,喝茶看山,屋顶木结构梁架裸露。包裹在原始的材料中,让居住的人心旷神怡。
清啸山居民宿,位于浙江省金华武义县梁家山村,坐落于村庄的古树旁小溪边,小溪对岸就是梯田和环山,背靠整个村落和大山,是理想中的隐居之所。
建筑所使用的在村落中回收的小青瓦、原建筑夯土墙体材料、当地的毛石砌块、竹子、老石板、回收老木板、水磨石等都是一些当地的材料,方便取材,回收利用,还可以实现再生环保。这些建筑材料也能缓解热量吸收,再加上旁边小溪的水面和古树绿荫更加强了建筑的微气候循环,让民宿在夏天非常凉爽。
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空间,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民宿所有的客房扫开窗户都是面对梯田和山景的,最大限度地把山景引入室内空间,还有专门为了看山而设置的喝茶休闲空间,穿插在内庭院和小溪之间。
03
破旧的乡村老建筑,如何变身理想的栖居之地
乡村中很多曾经热闹的建筑,因为时代的变迁逐渐落寞和废弃,然而它们承载的一代代人的回忆,始终不变,而充满创意的改造,让它们获得了新生。
位于山西省长治的韩洪沟老村,曾经是抗战时期太岳军区后勤部队所在地,今天的造币局民宿,曾经是当时的银行,这为它平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
老建筑的改造设计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对原有建筑进行评估,对保存良好,可以继续利用的房屋进行保留、修缮,对已经无法继续使用的建筑进行拆除,然后,拆除3个院落之间的隔墙,将场地连接为一体,重新规划入口和交通动线。最后根据新场地景观和功能组织,新建单体建筑。
正房或被保留修缮,或按照原貌复建,建筑立面的传统格栅形式被保留,原建筑的土坯砖被继承,既唤起历史的记忆,又极具装饰感。新建筑的外立面则采用了水刷石,灰白的碎石肌理和老建筑的土坯墙形成柔和的对比。
民宿的室内设计,营造出一种乡土与时尚并存的感觉,既能反映山西的地域性,又能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舒适性要求。
江西婺源虹关村留耕堂民宿的修复与改造,使一座百年徽州老宅焕发新生。
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制墨圣地,当时有“世间烟墨七分出徽州,徽州烟墨七分出虹关”之说。留耕堂位于虹关村村口,是清末制墨大师詹成圭的第三个孙子詹国涵的宅第。
业主在租用留耕堂时,召集了当地工匠,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客馆后部及厨房部分按照传统建筑工艺进行了修复,这是虹关村近几十年来第一座按照传统工艺修建的房子,修建的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成为了当地非遗研究的重要资料。
民宿设计师试图在古建修复和空间创新中寻求一种平衡,对于留耕堂旧建筑的部分,采取克制的态度,尽最大可能保持徽州古宅的空间精神。为保证民宿的舒适性,在局部置入新材料、新形态,活跃空间气氛,形成新老对话。
正堂是建筑原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在徽州古宅中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作用。新正堂的公共作用被进一步强化,整个空间以书、画、琴、茶为主题,地面采用架空处理,两边增设书架,正堂高处的匾额《留耕堂》仍居于原处,在点题之余成为整个空间的精神源点。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元门清溪民宿,则是由废弃的小学改建而成的。小学建筑物主体部分经内部装修改造,与周边环境如溪流、古树、石桥相映成趣,成为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奢野精品民宿。
民宿的13间客房,都是由原有的校舍改造而来。南楼的标准尺度教室被设计为带有夹层的客房,窗口面向溪流与古树;北楼西翼的音乐教室被设计为三面景观客房,其余办公室和员工宿舍根据面宽和进深被设计为一到两开间的标准间。所有客房的阳台或窗口,都有不同的景观视野。
04
如何用网红建筑盘活空心村,让漂泊的心回归故里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村庄都成了“空心村”。当城市越来越繁华时,乡村却被荒废在角落里,这里只有年迈的老人和留守的儿童,还有日复一日的萧条和破败。
如何用好设计来盘活空心村,曾设计了“最美回迁房”东梓关村的建筑师孟凡浩,便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泰山九女峰东西门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山村里,孟凡浩把原先破陋不堪的石头民居改造成了修缮一新功能配套齐全的民宿。
在设计乡村建筑时,他并非一味保留传统风貌,而是加入自己“现代化”的理解,以一种推动发展的方式去留住乡村的可贵。
房子轻钢结构的造型,柔软的形体,通体白色的外立面,让“故乡的一朵云”诗意地停留在了这个小乡村里。
从前,东西门村是九女峰周遭19个村子中最闭塞的一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背井离乡,但新的民宿,让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几十年来这个小山村从没像现在这样热闹过。
孟凡浩认为,在乡村打造网红建筑是一件好事,网络传播让一个默默无闻、趋向衰败没落的小乡村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带来让人想象不到的收益。
英国诗人威廉·柯珀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建造了城市。”每一个人对土地,都有着天然的依恋。
一座座美丽乡村有颜值有特色,而一处处特色乡村民宿的出现,让多彩的中国更加美丽。
这些乡村民宿,就像是一个个灯塔,点亮桃花源,唤醒并指引着人们回乡。
(除特别标注之外,本文图片均选自《乡村民宿2》)
《乡村民宿2》收录了30余个精品乡村民宿案例,每一个案例既有实景图片和设计图纸的展示,也有详细的侧重解析建筑设计等技术性方面的内容。
百余张高清实景大图,均由建筑艺术摄影师拍摄,美轮美奂,更有免费视频赠送,立体化全方位展现设计巧思。
一书在手,可供建筑、室内、景观设计师,民宿行业从业者参考学习。
本书作者之一沈墨,是为向佐和郭碧婷设计婚房的著名建筑、室内设计师,曾在浙江卫视《全能宅急变》、东方卫视《一席之地》等空间改造节目中惊艳亮相,曾获安德鲁马丁室内设计奖、筑巢奖金奖、艾鼎奖金奖、亚太空间新锐设计师奖等。在书中,可以欣赏到沈墨亲自设计的几座乡村民宿。
参考资料:
《乡村民宿2》(沈墨、孟娇 编,出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乡村,换一种方式生长。》(公众号:誰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