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里之---祖父
满江红
倭寇侵华 ,芦沟桥 ,豺狼虎视 。
激奋起,抛家舍口,远离乡里。
青年营中年最长,燕子河畔枪声起。
雪耻恨、血满战袍襟、几濒死。
伤愈后、尊宗旨。
锄荒秽、扶童稚。
况解甲归田,终南常事。
晨起披星屯畜豕,晚归戴月耕田地。
年复年,一袭草民衣,不移志。
(词林正韵)
七律
门徒二百不曾骄,破帽遮颜任逍遥。
曾历绑贼几度死,也经日匪血染袍。
扶贫割让村前地,助教悉多家宝掏。
融汇农商家又富,广施普济不酬劳。
(中华新韵)
又记:鲁南兰陵赵氏源于明季望族。家谱记载一世祖万历年间戎马北疆 屡战奇功,官升三级提辖京师都门,护卫紫金禁地,俟祖父辈凡十八世 。祖父名赵讳兰蕤,,一生颇为传奇,小时未进私塾学堂却自学有 成,读古本说唱之类杂书琅琅上口 手不释卷。喜好稼穑,虽为有地之主然终日田间劳作不辍。他心灵手巧亦农亦商,曾被芦塘土匪绑票,卖地赎人,家境几经沉落 ,后终能立挽颓势 仍奔小康,赖以开办糖坊,糖糟之余以饲鸡豖,每临秋季一路放养猪群步行千里赶到南京出售。后置田不多又好为施舍, 一邻里家贫无田无房,便把自家村东一方肥田沃土送其盖房垒院娶妻荫子。土改时略有薄田定性戴帽“破落地主”。祖父刚强侠义、扶贫救孤,当年收徒儿(即徒弟)二百有余。抗日战争爆发,保国家舍小家,支持独子参加革命,又相继带领弟弟、妹妹参加抗战。他是青年营里最年长者,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失长者风范 。在一次与日军决战中 ,右手掌、右大腿分别被子弹射穿。 伤养好后组织上动员解甲归田,因故里三家老小需人照管。解放战争时期,携全家随我军北撤,俗称跑反,一路枪林弹雨中只能眷顾小孩,全家珍玩细软悉被帮伕拐跑。临近黄河渡口正值夏季洪水泛滥,白天上空国军飞机狂轰乱炸,只能夜间强渡,胶东、鲁南按籍分登两船,胶东籍中流船翻人亡,鲁南籍逃其一劫,最终到达乐陵县境内。解放区经济困难,祖父自制豆腐沿街叫卖,贴补家用,因价亷物美声名鹊起,偏村小巷口碑有韵“赵先生的豆腐——好吃”。家乡解放回归故里,腾出自家房产数间、八仙桌太师椅之类红木家什,悉数捐给公家办村里第一所小学,自家 饮以瓦罐、卧之绳床,在所不惜。人民公社后,以衰年之躯半劳力挣工分渡日,时在自留地里巧种瓜果聊济口福,不向组织伸手要任何待遇,农田活计终其享年。
正可谓:
勤劳好施、名声遐迩;
破帽遮颜、无怨无悔;
磊落一生、寿占村瑞;
后辈先贤、世家余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