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电视剧《李清照》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剧组上下都在为挑选合适的女主角而忙碌。想要找到一位能完美诠释千古才女李清照的演员,绝非易事。毕竟,对于演技精湛的演员们来说,演绎一位普通女子或许不在话下,但要塑造李清照这样才情卓绝、千载难逢的奇女子,着实难上加难。
“才女”二字,远不足以概括李清照波澜壮阔的一生。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位女子能像她一样,冲破传统女性“娇柔”的藩篱,坚定地成为对金主战派?她鄙夷苟且偷生,挥笔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般豪迈诗句,尽显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曾几何时,她也曾是“纤纤手,和羞走”的娇羞少女,洋溢着青春的纯真;也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活泼女子,满是生活的热忱。所以,饰演李清照,演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更需拥有一双灵动的眼眸,其中既有梦幻与混沌交织的朦胧感,又透着无辜与纯真的气质;性格上,既要有女性的温柔婉约,又不失独特的个性与锋芒。人的命运或许受上天安排,但一生的精彩却由自己书写,李清照正是用她的词,记录下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照,是父亲李格非为她取的名字,寄托着他对女儿的美好期许,希望她如明月般皎洁、清泉般澄澈,拥有高洁的情操与清秀的气质。李格非身为苏轼的得意门生,才情出众、气度不凡,母亲同样热爱诗词,在这样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成长,李清照自然养成了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种独特气质,在她的饮酒爱好上便可见一斑。在那个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女子需严守三从四德,而李清照却不拘小节,时常饮酒,酒量甚至远超许多男子。她的俏皮与洒脱,让不少年轻男子都自叹弗如。就连醉酒,她也醉得与众不同。在她流传下来的58首词作中,有28首与酒相关。从最初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便能看到酒醉后少女的洒脱豪爽;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又展现出俏皮活泼背后小女子的多愁善感;最后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里,于国破家亡的乱世中,满是无尽的孤独与忧愁。即便如此,她内心的倔强与家国情怀从未被磨灭,一个柔弱女子,却有着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豪情壮志,这般女子,堪称“奇女子”。
再提及贤妻良母的典范,程夫人不得不提。她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的妻子,出身于有权势的家庭。然而,自嫁入苏家,她便恪守妇道,相夫教子。苏洵早年喜好游乐,屡试不中,程夫人从不抱怨苛责,始终给予理解、关心与支持,最终让苏洵深受触动,发愤图强,这份气度令人钦佩。在教育子女方面,她言传身教,尤为注重品德培养,苏轼、苏辙日后能成为文坛巨匠,离不开母亲的悉心教导。同时,程夫人还是治家能手,她勤俭持家,对待族中孤穷者慷慨相助,遇乡人有难时也会鼎力周济,以实际行动为家人和邻里树立了榜样 。
“没有一程,何来三苏”,程夫人以一生心血默默滋养着苏洵、苏轼与苏辙,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潜心学习、追逐仕途。在那个以夫为天的时代,她却凭借自身的温柔体贴、坚韧不拔,从深闺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成为了名留青史的“程夫人”,而非仅仅作为苏洵的附属被称为“苏夫人”。她不仅操持家务,还在精神上引领家人,成为三苏背后的强大支撑。这样的女子,打破传统女性的局限,以非凡的智慧与品格,成为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女子典范,堪称当之无愧的“奇女子” 。
女子,可柔情似水,可洒脱俏皮,可豪情万丈。在烟火星辰里,是萦萦的丝线,缠绕万丈红尘。李清照在溪亭日暮沉醉,是俏皮洒脱;怒斥南宋朝廷,是豪情万丈;独守残酒,又是柔情与愁绪万千。程夫人操持家业,温婉如水,却又以坚韧意志,助力三苏崛起。她们用各自的方式,在时代画布上绘就独特风景。女子之力,或绵如春雨,滋润人心;或烈如骄阳,照亮前路。古往今来,从不曾被磨灭,反而在岁月中愈发耀眼,成为推动历史、传承文明的璀璨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