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之余,与朋友聊着聊着,朋友有些唉声叹气。我本以为是朋友自己遇到什么难事、伤心事,听完朋友的一番话,我也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
一天,朋友办完事走路返回,适逢从县一中经过,见一学生正好骑车停在路边,转身就去上学。朋友提示这名学生,你怎么不锁车呢。学生头也不回的说了句,这又不是什么贵的东西。
“这又不是什么贵的东西”。细细想来,确实也是有点道理哟。一台电瓶车,就算好点的二轮电瓶车,也就是3000元多点。3000元,在现在这个时代,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不要说大人随便拿得出,一些小孩身上几千元也不是什么难事。
别说是电瓶车,你看看很多小孩拿的手机,基本都是上档次的。少也有2000多的,苹果用的是最新款。偶尔一些用的物品,都是很前卫很前卫的。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品牌,背的书包,肯定是那个明星做过广告或是那位牛人背了,多了去了。
不是所有的小孩家都富有,只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与以往不同。或者说,现今的大部分小孩,并没有经历过上世纪70年代或还要早点时的生活,时代差异,自然而然会导致理念和标准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传承的成份少了,现代气息是更多了,但把祖宗好的东西不知道还会继承多少。
2
上高中的时候,离家20来公里,每次走路回去总得花不少时间,于是父亲把他心爱的永久牌给了我骑。第一次骑去上学,你知道有多神气,骑着车到处转,炫耀也好,自豪也罢,总之就是以为很了不得。
周末带上同学一起回去,一路风光,全身都是劲。村里人看了都有点羡慕,每每此时,让自己美了一大好时光。
那会,不但骑车,还很爱车。每次骑后就得精心擦,擦得亮亮的。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拿出扳手等工具,学着紧紧这,调调那,保证车子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了车子,多了份心。爱着车,那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东西,别人不给借,连有人动自己的车子,只要看到都不让。如果能放进房子里的,一定不会放在公众场合。一把锁怕防不住,还得弄把粗点的、牢点的,锁牢固。倘若车子被人偷了,回家挨打那是不必说的事,重要的是自己的伤心那是无法形容。
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物资不富厚,人们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初放时期,每一件物品,都是自己的心爱。待物如待人,珍惜得严严实实,爱护得象宝物一样。因为缺少,所以倍加爱惜。
3
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市场发达了,商品琳琅满目。只要有钱,完全可以满足一个人的奢侈欲。
年轻人尽情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工作之余可以参加各类聚会,有自己的小圈子。有自己的空间,能够无拘无束的存在。喜爱网购,月光淘尽都无所谓。富几代什么的,更懂得享受生活,豪车、帅哥美女云集,展示众人更多梦幻般的生活。
相对上世纪70年代或较前生人来说,观念大有转变。也能拥有一部好手机,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小汽车,穿穿名牌,逛逛名店,有些珠光宝气……同时,有些积蓄,理些财,做点小生意,与朋友常聚聚,参加同学会,有点小私密。无论怎样,他们还是对自己很苛刻,把钱袋子拽得紧紧的,为一代,有的还要为下二代去安排好他们未来的生活。这代人,不敢月光族,不敢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但他们对小孩那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只要能满足,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小孩的笑脸,才是父母最好的满足。
理念决定着生活标准,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有的时候,满足一种需求,不是无止境的给予,要把给予当作一种责任担当。适度的止,不是为难。建立相互间的尊重,不能以满足无限的欲望去达到,更不能以无限的退让来实现,张弛并举,一张一弛方可显示其威力所在。
҂K��J6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