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上的存在本源是什么呢?
泰勒斯只留下了一句传世之言:“水为万物之源“。即足以被奉为人类思想史上的第一位圣哲,只因他一语道出了必有某种存在的始基存在。
如果存在一种本源的存在,那非本原性的存在是一系列怎样的存在?
赫拉克利特认为存在的本原是流变的“火”;然而,变化者如何在流逝中真存?那永存而不是发生了的是什么,那永远变化着、消逝着而绝不真正存在着的又是什么?
柏拉图提出,变化者无非是对不变的“理念”的“分有”,但“理念”到底是什么?不变的理念又是如何“分有”而形成万物的?
亚里士多德将存在的“形式”与存在的“质料”剥离开来,现代物理学的前沿恰恰就在于寻求这个“质料”而不可得,“基本粒子”中的夸克,还可以分为顶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和底夸克,基本粒子看起来一点都不基本,到底有没有“物质”存在?原子、分子甚至生命都同样不过是基本粒子的临时载体。这样看来,一切的“存在”都不过是“存在的形式,那存在的“质料”难道并非真实的存在?
“内容”同一而“形式”迥异的存在竟成了存在的空壳?万物归一的实在成了万物归空的幻影?那些没有自身独具“质料”的“存在空壳”反而具有越来越多的“能耐”、“活力”和“灵性”,在原子,分子结构上构建细胞,细胞上构建组织和器官,生物体上构建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复杂、致密和有序的叠加结构体系。
试看宇宙演化的发生序列:时空均不存在的起始“奇点” → 仍然可分的“基本”粒子 → 夸克,电子,质子中子等构成亚原子粒子及核子 → 从氢原子开始逐步衍生出92种天然元素的原子 → 从无机到有机、从低分子到高分子,活性渐次增大的分子 → DNA、RNA、氨基酸以及从单细胞生物直到人类的生物。
原子、分子、生物乃至人类都不过是本原性始基存在临时寄存形式,而这些演存者产生了“机能”、“活力”及其“结构形态”日趋扩展的倾向。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迄今,没有人能够回答相同的基本粒子为什么可以组装出性质迥异的世间万物?因发现了夸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盖尔曼在他所著的《夸克与美洲豹》一书前言中写道:“夸克是所有物质最基本的基石,所有物体都是由夸克和电子组成,只不过数目有多有少。即使是美洲豹这种古已有之的力量和凶猛的象征,也还是一大堆夸克和电子。不过这一堆夸克和电子真令人惊诧!由于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美洲豹显示出惊人的复杂性。”盖尔曼问道:“在这儿复杂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在追问:世界是如何产生的?万物是如何存续的?可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古老了,它恰恰就是前哲学的宗教时代和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所提出的最原始、最基础的本体论问题。
不难看出,古希腊哲学时代的“存在”概念到中世纪以及近现代以来哲学本体论均没法解答存在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基本上来自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只是去掉了一些文言文的表达,同时为了阅读更顺畅和轻松一些,牺牲了一些严谨性,有兴趣的读者建议阅读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