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如果你又点开这个标题,说明你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渴望沟通的力量。很少有绝对的内向性格,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同时有内向与外向的因素。
内向性格专用的“陌生人的五步沟通法”。我们必须相信一件事,无论对话双方的性格、经历差异有多大,五步之内,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共同兴趣点。
我们的灵魂总是追求完整性的生命体验,我们希望完整地看到生命的所有面向。
1
一个寒冷冬日的周六早上,你舒舒服服地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忽然手机响了,该死,昨晚把它丢在客厅里了。
这个电话可能是女朋友喊你上她家去,可能是老板让你加班,也可能只是一个该死的骗子电话。
谁让你是家里没暖气的南方银呢?
这就是内向性格在社交场合面对的处境。此时,被窝代表你的心理舒适区,电话代表社交场合的机会与挑战,你必须二选一。
2
这个例子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件事:很少有绝对的内向性格,每个人的性格中都同时有内向与外向的因素。
如果你是绝对的内向性格,那么外面的世界就对你毫无吸引力,天王老子的电话你都不会在乎,你永远都停留在温暖的被窝里怡然自得。
这样的人不多。在性格测试中“内向——外向”的几个子维度中,大部分内向性格者总有几个维度在中性或外向。每一个外向子维度,都是你留给外部世界的“手机号码”,一旦响起,你就无法抗拒。
上图是我的内向子维度分析,其中“热情与沉静”维度上,我是偏中性的,它解释了我这个典型的内向性格人,为什么喜欢人多的地方,喜欢让人兴奋的生活方式?“人群”就好像那部忽然响起的手机,呼唤我脱离内向者的“温暖的被窝”。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如果你又点开这个标题,说明你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希望与人沟通的力量。这是内向者渴望的力量,又是陌生的力量,它给内向者以压力,侵扰他们的生活,但又给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新机会。
3
为了理解内向者在沟通上的压力,我把内向性格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他们在交流上没有障碍,但问题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只渴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觉得别人肤浅,有时候又害怕别人觉得自己肤浅,因而觉得大部分的交流是在浪费时间。
第二类人:他们很渴望与他人的沟通,但总是在关键时候怯步不进,他们有的在一开始难以进入状态,有的过于渴望表达,反而结结巴巴,最后还是止步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两类人的问题完全不同:
第一类人对他人的兴趣太低。他们不愿意爬出“小被窝”,是因为“来电”不够吸引他,也许他们之前无数次在冷嗖嗖的客厅里接到的都是小广告电话。
第二类人的问题是“小被窝”对他们的吸引力太强了,就在他们犹犹豫豫的时候,“来电”挂断了。
换句话说,第一类人,要解决和陌生人沟通的吸引力问题,第二类人,要解决陌生人沟通第一步的阻力问题。
沟通对于外向型人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对于内向性格的人,却需要一定的练习。下面是我从许多讲沟通技巧的经典作品中总结出的,让内向性格者简单自然的与陌生人沟通的“五步法则”。
4
假设你去拜访一个熟人,熟人家里刚好还有一个朋友,熟人把你们介绍给彼此之后,就离开准备晚餐。这时,房间里只剩下你和那位陌生人,这种场面会让大部分内向型人感到尴尬。
我们就来看看“陌生人的五步沟通法”是如何让你简单自然地与别人建立联系的。
所有成功的沟通都是目标导向的,也就是从结果开始考虑,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这一点,我特意把这个流程倒过来介绍,从第五步开始——
第五步(目标):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我们必须相信一件事,无论对话双方的性格、经历差异有多大,五步之内,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共同兴趣点。
老板和员工可能都有一位上幼儿园的女儿,双博士和土老板也许都是铲屎官,女高管和家庭主妇说不定都打算生二胎,就连你和你妈都能聊最新的热播剧,还有什么共同兴趣点找不到呢?
共同兴趣点是一场对话的转折点,正是它打开了双方的话匣子。事实上,此前的对话都是没话找话——试探、回应、转移、接纳……,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找到这个“共同兴趣点”。此后,双方的对话压力忽然消失,情绪的开始产生互动,话题内容也会自然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对于内向型人而言,话题深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好了,有了这个目标,我们自然就明白之前的第四步要干什么了。
第四步:拓展话题
陌生沟通的过程就是双方不停地划圈,一个圈是自己划出感兴趣的领域,一个圈是对方划出感兴趣的内容,这第四步的目的就是试图让两个圈产生交集——共同兴趣点。
在划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拓展话题,能找到共同兴趣点的话题无外乎三种,一种是典型的大众话题,比如健康美食、音乐读书、投资理财、教育、游戏等,第二种是社会热点、热门影视等;第三种是在对方的背景中找,比如说行业专业、家庭结构、地域话题,等等。
这一步也最容易出现“把天聊死了”的情况。
第一种是陷入自己单方感兴趣的话题,不停地自说自话,对方因完全无法进入而感到尴尬。
我有个朋友喜欢研究军事,平时他是个很闷的人,但只要话题转到军事上,他立刻能谈上一个小时不带喘气的。军事看上去是男性大众话题,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伪爱好者”,知道个“五代机”的名字就不错了,一旦深入下去,就只有听专业术语的份儿了。而且,一个人沉浸于军事话题时,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狂热,往往给别人一种攻击性强的形象,就会引发下面的问题——
第二种是在一些话题上,发现双方不在一个层次上,或者有价值观的差异,导致出现情绪对抗。
喜欢小众音乐的,很容易表现出对大众流行音乐的鄙视,开豪车的常常露出优越感,炒股票的对别人的投资呲之以鼻,爱国青年喜欢表达强烈的意识形态,信教的三句话不离传教布道……
拜托,我们有那么熟吗?
内向型人很容易进入自已的世界,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我的建议是不要把每一次交谈看成自我表现的机会,再重复一遍我们的目的——共同兴趣点。
寻找话题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压力,有一个很有用的小技巧:适当的沉默。拓展话题的责任是双方的,你的沉默意味着把寻找话题的责任转到了对方身上,让自己喘口气。
第三步:倾听与评论
第三步和第四步实际上是交替进行的,倾听与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拓展话题,而每进入一个新的话题,又要重复使用倾听与评论的技巧。
倾听的目的是捕捉有效信息,什么叫有效信息?就是能让双方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比如说,你在对方的谈话中,知道他在某个城市上大学,刚好你经常那里出差,这就是一个有效信息,接下来,你们可以很自然地谈谈那里的街道、美食、景色、发展变化。
很多人在倾听时都有一个不良的习惯,耳朵在听的同时,脑子里却在准备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这就是“评价妨碍了倾听”,更糟糕的是,这是很多内向者的习惯。
在重要的商务沟通、职场沟通或者熟人之间的沟通中,是可以边听边想自己接下来的话的。但一般的陌生人沟通中,内容不是重点,评论只是为了呼应对方的观点,以表示自己在听,要求简短直接,如果有能力加一点小幽默就更好了。如果过于在意自己的话,很容易给人心不在焉的感觉,也容易遗漏有效信息。
真诚地对他人感兴趣是第三步必须持有的心态,也是任何沟通技巧都无法替代的。交谈不是辩论赛,不是证明某个人很优秀,也不是证明某个人很有沟通技巧。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坐在一起是缘份,只有最自然的状态才能得到最自然的结果——在两人之间建立联系。
到这里可以小结一下,第三、四、五步更适合前面说过的第一类内向者——“缺乏对他人的兴趣”的人,解决的是“找到共同兴趣点”的问题;但对于第二类内向者——“难以进入沟通状态”的人而言,之前的第一、二步,解决“开口”的问题,才更关键。
第二步: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
进入“倾听与评价”环节需要一个“交谈由头”以打开双方的对话意愿,这个由头既要简单轻松,又要有的聊,so,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就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你是什么时候来上海的?(封闭式问题)
你当初怎么想起到上海发展的呢?(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比较好回答,但答完还得重新找问题,连续的封闭式问题有点像质问,不太友好。而对于开放式问题,对方总是会多说几句话,就有了发挥的余地,思路就这么被打开了。而且开放式问题会让对方感到你对他很有兴趣。
如果对方是有技巧的沟通者,他会在回答问题之后,接过话题的接力棒,顺势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对方是个“沟通小白”,你也可以接顺着回答谈下去。
所以有人说,最自然的交谈方式就是提问与回答。
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缺“掀开热被窝”了。最痛苦的第一步,必须要用最简单、最傻瓜的方式——
第一步:提出一个封闭式的问题
在哪儿工作、什么地方的人、结婚了吗、与朋友(共同认识的人)是什么关系、来这儿(当时的场景)干嘛了……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俗,但生活大部分时候不都是琐碎的吗?很多伟大的小说不都有一个平淡的开头吗?你还会记得你和好朋友的第一句话吗?更何况,只问其中一个问题并不会让你看上去像查户口的。
内向型人有一种莫名的沟通恐惧,害怕闯入对方的世界、害怕对方不接纳欢自己、害怕对方觉得自己的话很傻、害怕交谈不愉快大家都很尴尬……
好吧,姑且认为你的害怕是对的(其实不是),那我们更应该从一个地球人都能接受的问题开始,不是吗?
所以,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让自己简单,也让别人轻松,是一次良好的陌生人沟通的第一步。
5
我们身处一个外向型的世界,所以内向者的困惑也比外向者更多,在社交场合的压力无法避免。我在《内向性格:越是做自己,就做得越好》中强调了内向者的力量,所以当你把自己定性为“内向性格”时,你会排斥自身隐藏的外向能量。
但是千万别忘了,我们的灵魂总是追求完整性的生命体验,我们希望完整地看到生命的所有可能。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己隐藏的另一面,成为一个不但有性格而且更圆融、不但有深度而且有广度的内向性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