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在十多年的习作教学中,发现许多语文教师不愿意、不善于写作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计划、总结到论文,全都是依靠网络,在网上下载应付了事的情况极为严重。
有很多次,上级领导总会接到不少语文老师一模一样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很大一部分老师从教以来,没正式写过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或总结。
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份内之事,就如同美术教师会画、音乐教师会唱一样正常。
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习作?要是自己都构思不出文章,又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
2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去,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兴趣。”由于语文教师对写作的冷漠和不擅长,难道学生就会对写作热情和擅长了吗?
语文教师能写,更深层的是还能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或是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
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对作品的本质特征,更有高于一般人的敏锐感悟力和评判力,课往往语言生动,个性鲜明,深受学生欢迎。
3
你是老师,你善于写作吗?
无论你从事哪一门学科,开学初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时的教学总结,平时评职称要有论文,叙事,案例,等等材料,你不写能行吗?
网络里的资料,随着权益概念的深入,能被免费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少。
这样,你的论文怎么办?你的课题怎么办?你的社团怎么办?论文要求版权,课题要求查重,社团要求创新,再不是原来的那种拿起书本就是一辈子安逸的教师的时代了!
如果你不善于写作,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教师?你将如何寻求日子的安逸?
4
这一周,因为职评的事情,几乎没进教室。今天早上进教室,给孩子们安排周末作业,安排诗写绘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对不起,让孩子们明晰我的歉意,给我一份包容。
但是,半小时没过去,接到几条信息,去开会,去接受新的政策文件,然后改变新的纸质材料内容。再然后,几个一次参评的老师,抱着文件来,要我看文件如何装订,内容对不对。
忽然间失笑,有文件,一条一条对着就好,没有必要如此周折呀!原来是,对文件内的条条框框不明所以,这一款的要求,和另一款类似,却是混为一谈,难怪错。
平时不读书,不写作,遇到事情时候,文件的精神都吃不透,办起事情来,不是很麻烦了吗?唉,以后的日子,老师还不写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