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是我,其次才是别人。”
以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有一种负罪感。我的原生家庭是属于那种严肃氛围的,父亲对我们极其严厉,从来不开玩笑,也不喜欢我们出去玩或者带朋友回来玩。母亲本身其实是热情开朗的,但她自己的原生家庭又造就了她要服从丈夫的性格。她处处迁就体贴父亲,唯父亲之命是从。父亲极其传统,从小就教育我们各种规矩,比如吃饭应该先给长辈端饭。于是每顿饭我都习惯了必须先给他把饭端上桌。
父亲并不是一个坏人,相反,他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好的男人。他对家庭负责,任劳任怨,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更不和别的女人多说一句废话。但他这种不苟言笑的性格和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后来婚姻的不幸福埋下了伏笔。
与其说我在结婚后失去了自我,不如说我从来没有做过自己吧。自从结婚后便开始下意识的像母亲一样给老公端茶端饭,真的只是下意识,从小的习惯吧。有同学闺蜜叫吃饭,也基本拒绝,即便出去吃,也是趁老公不在的时候,吃的时候也各种提心吊胆,生怕不能在老公回家之前赶回家;如果中途接到他的电话,心会狂跳,说话会不知所措,就如同当年面对父亲的责骂。
你们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好笑?可我确实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小时候出去多玩一会回家迎接自己的一定是父亲的暴怒,甚至他会等不及出来到处找你。他的理由是担心,但现在我知道这是一种控制欲。每次出去玩都会急急赶回家,从来没有尽兴过,因为害怕挨父亲的骂。结婚后并没有意识到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了,也并不知道这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而是不由自主的延续了这种生活。慢慢的,老公变得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习惯了我没有自己的自由永远在家等着伺候他,一旦偶尔有我不在家的情况也变得和父亲一样暴怒。
当我在结婚十几年之后经历了背叛和许多的伤害,我开始反思自己。一个没有自我,自己都不心疼自己不爱自己的女人,如何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爱呢?人性其实是很残酷的,你越是只有付出,得到的越是只有轻贱。在我们的父母那个年代,父亲虽然没有温柔,但他给了母亲一个家庭的责任感和一生的忠贞。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浮躁和诱惑,背叛婚姻和解除一个家庭是那么的轻而易举和无所谓。
我像拿着一把尖利的铁锹一样深挖自己的童年,尝试着让自己改变,同时也尽一切可能深挖父母的童年。因为我知道,他们也是由于自己不幸的童年而造成了那样的性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自己的童年和解,和父母和解。我知道他们爱我们,我们同样也深爱他们。我们一边互相爱着,一边不自觉的把自己童年的不幸又加给了下一代。
我很庆幸自己在中年的时候明白了这个道理。虽然经历了不幸,可是我还有机会让自己成为自己。反观我的姐姐,她已经快六十岁,也一色一样,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没有朋友,没有娱乐,也没有性格。每当我或者她的孩子们带她出来玩一次,她依然放松不下来,根本玩不到心里去,简直像是在煎熬,用不了多久就急急的催我们赶快回家吧。
一眨眼我自己就要奔五了,虽然遗憾没有好好年轻过,但也还可以掌握余生,于是刻意练习自己做自己。有时候接到老公的电话问“你怎么不在家啊”,心依然会狂跳,但是马上会让自己平静,告诉他在逛街在散步在和闺蜜吃饭,你想吃什么自己想办法吧,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急急赶回家。
其实生活中那些更为自我的女人更容易夫妻和睦,和孩子没大没小的母亲也更容易让孩子喜欢。做一个轻松愉悦不压抑的自己,宜家宜室,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