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洪水闹得很大的,简书里发起了一个有关抗洪的征文。俺写的没那么好,但是98年长江发大水的时候,俺上过长江大堤,也算是抗洪官兵之一了,随便说说当时的一些感受吧。
2020年确实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年景。国际的政治终端一直也没有结束,又有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下滑,人员失业,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过得非常的艰难。在最近一段时间,南方的大水又牵动了许多人的心。看看网上新闻的一些图片,或者是大家调侃的帖子,发现真的是非常的可怕了。
我们能够想象现在买一个房子,历尽千辛万苦。忽然间一场水来了,房子顺水飘走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说是东山再起,但是真正有几个人面对他的时候能够淡定的去处置呢?
面对自然的灾害,人们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面对灾害造成的损失,是那么的茫然和无力。
这次的洪水人们经常拿98年的那一次来做对比,98年那一次我正在南京当兵,既然在长江的边上,那么理所当然的也上过长江大堤去堵过管涌,算是正经参加过抗洪抢险的官兵之一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开车去溜达了一圈儿,从芜湖过来进入南京,在一个服务区停车休息,随意翻了翻地图,发现居然就在曾经堵过管用的地方,不远,南京旁边的新济州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了。其实当时很有一种冲动,想再去大堤去看一看,走走当前堵过管涌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管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啦,大概就是大堤的底下漏了一个洞,所以从里面喷出来就像一个管子向外涌起水一样,而当时的新冀州因为在长江的中间水位上涨之后,周边的堤坝把水挡在外面,就像是一个盆摁在水里,忽然盆底露了个洞,你想想盆里的人会怎么去想。当时的情况就是那么紧急了。
不过和许多新闻报道的不太一样的是,当时上了大堤就上大堤了,也没有觉得怎么样,穿着一身迷彩服就上去了,在大堤的底下看见高高的堤坝有几层楼高,努力的爬上去之后发现伸手就可以碰到江水,看到长江浑浊的江水在前面滚滚而过,心里头说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了。不过倒不能说是怕水把自己冲走,更多的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如果你站在一条汹涌的河边,看着流水奔驰,心里其实总是有一点点害怕的,尽管你站在岸上可能也有护栏,但是当盯着水面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发自本能的恐惧,这大概就是自然灾害给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这些恐惧已经深深的刻入了我们的基因了。
抗洪的过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几百个人,都穿着绿色的迷彩服,就和现在工地上的工人差不多。然后忙忙碌碌的搬石头,搬沙袋向船上运,在大堤上往里面去扔……倒是没有组成人墙去拦水,那个毕竟是紧急时段才会发生的,我们还算好,当时管涌已经很大了,靠人力是不能够阻止的,所以当时我们是在找到了一艘渔船,在上面装满了石头,然后把船拖到了管勇的出口,在那个地方把船凿沉船沉下去就堵住了出水口,然后再往上面扔沙袋就可以了。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手拉手组成人墙,去阻止洪水流出来,这件事情虽然听起来比较壮烈,看起来场景也比较好,但是通常在这个时候水其实并不严重,也就是结成人墙还是有用的,在很多时候真正的绝地的时候,人强是不可以抗拒的,自然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有的时候当你面对他的时候,才发现人力是那么的渺小。
我们上大堤的时候也是在想会不会组成人墙呢?毕竟在新闻报道里头基本上是这一幅场景了。很壮烈的样子,和平时期的军人也没什么机会上战场,这个就算是战场了吧。后来才发现那些更多的实际上是新闻需要主城人强其实作用不大。当然趟着水走是必须的,因为当时也没有那么好的码头,只是随便搭一个跳板而已,搬着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头扔到船上去,很多时候是在水里面的,齐腰深的水也很正常。
当时身上穿着迷彩服,温度三十七八度,又闷又热。衣服里面也不知道是雨水,江水还是汗水…当然没有什么舒服不舒服可言了。衣服是不能脱的,一旦要是光着膀子石头蹭上去就是一个伤口,再叫江水一泡,那滋味非常的难受了。在搬石头的时候天一会儿接,一会儿的下雨,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晴,天气闷热闷热的,也不知道出了多少汗。衣服一会儿是干得一会儿是湿的。一天下来,因为经常在江水里泡过衣服,上全是泥浆,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颜色了。都是黄黄的迷彩服,就和现在的迷彩服的颜色差不多了。而且当时战友们开玩笑,确实把裤子脱下来立到地上就能够站起来,因为上面有很多泥浆,就像给它加固了一样。就像上面找到的那张图片,在泥里走过衣服基本上就已经看不出颜色了,当一旦休息的时候,很快的就能睡着了,哪怕就是躺在泥水里也是一样。
至于吃饭。还记得当时好像食堂做的包子。我非常喜欢吃带馅儿的东西,尤其喜欢吃包子。记得当时食堂给做了很多的包子,似乎吃了很多,大概十几个吧,毕竟是大体力输出,确实是很饿的,而且当时也才十几岁,体力也是比较好的。但是还记得当时筷子已经拿不起来了,拿起来饭盆的时候手都是一直在抖。把包子塞到嘴里这么简单的动作都有点做不出来,确实一天搬了那么多石头,还是有些劳累了,人力毕竟是有限的。
说实在的和新闻报道不一样的是,当时上了大堤什么也没有,想报效祖国或者保护财产,这些似乎都没什么关系,只是觉得应该上去,所以就上去了,应该这么做,所以就做了,至于做完之后会怎么样,是不是有人会感谢,是不是会成为英雄形象或者会不会立功受奖,当时确实没有考虑那么多,其实考虑了也没什么用,石岩也去过几次大堤,也算是付出了一些努力,但是最后其实大多数人还是默默无为的一员的,毕竟立功受奖的人数没有那么多,名额还是有限的。
当兵也算是一个职业,那么抗洪救灾也算是本职工作了,当然是比较特殊的本职工作。所以说能做的只不过是出于职业的,敬业精神,做好应该做的事情罢了,没有想那么多,至少没有媒体里报道的那么正能量,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说,毕竟事情做了,这就够了。对于我来说抗洪其实没有留下什么奖章给我,也就是有一个通报的表奖,而且是集体的,自己没有奖状奖章的那种。另外就是加上这段难忘的回忆了。
现在回想起来,居然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在大堤上喝到的茶水,茶叶是绿的新摘的好像没有经过炒制。泡茶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不锈钢桶。用海碗,一人一碗,当时觉得茶水特别的甜,特别的好喝。后来也算是喝过一些很好的茶叶了,感觉都没有那碗茶水好喝,可能也是当时太累太渴了吧。现在脑海中回忆起的时候,还经常想起在非常巨大的不锈钢桶里飘着几片翠绿的茶叶,用一个海碗盛出来,热热的水喝下去,有一股甘甜从舌根处反馈出来。这大概是我喝过的最好的茶也是我抗洪过程中最难忘的回忆了。
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新闻里报道的,那么激情,或者也没有想那么多,真正的在脑海里能够想那么多的,更多的是存在于文人的笔下和人们事后的补充,在想那么多正能量的事情的时候,哪还有时间去搬石头呀。
哪有那么多英雄人物,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事情来了,就上去把事情解决了,仅此而已。